記者/林詩菁
拿起手機輕輕一刷,即可成功付款,電子錢包就是有這般便利的功能。眾多消費者認為行動支付快速、方便又安全,許多商家和消費者都期盼著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能替生活帶來改變。據估計2014年,全球NFC手機將佔智慧型手機的25%,但實際推行是否有其困難呢?
電子錢包推行困難
電子商務服務商PayPal表示,其並不看好Google目前所推出的電子錢包。首先,NFC技術需要搭載於智慧型手機上,但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只有20%,且缺乏基礎設備的支持、商家不願意支付終端費用、消費者不願升級設備等問題,都將導致NFC推行的困難。
對手機製造商來說,NFC技術尚未被市場認可,概念勝過實際效用,植入一枚晶片需要增加10%的成本,因此許多廠商都不願意承擔此項風險。且NFC需要重新搭建一個基礎設備,若只有單一廠商願意架設,龐大的設置成本是難以負擔的。又手機市場支援NFC技術的智慧型手機數量稀少,在短時間之內難以迅速的普及。
強大敵手RFID
儘管NOKIA在NFC的技術上領先群雄,但智慧型手機龍頭iPhone採用的是RFID的近距離識別技術,兩者使用的技術幾乎一樣,但不同的是iPhone利用智慧型手機的存儲卡插槽變成RFID-TF卡。手機用戶只需要換卡,便能輕鬆將手機變成RFID設備,不僅能小額支付,且可應用於許多地方。
且若使用RFID技術,營運商可控制SIM卡發行量,利用用戶手機綁約的方式可帶來穩定的收益,讓營運商有足夠的資金去改造後台POS系統。相較於NFC技術則需要「發行NFC手機」的方式來推行,投入的成本相對高,導致營運商和銀聯都不熱衷。
未來NFC技術若能順利發展,消費者不僅能使用手機進行刷卡服務,更可以應用於悠遊卡儲值、門禁卡身分辨識、便利超商感應付費等交易上,將替消費者帶來多方整合的生活。對於台灣使用者而言,推行的困難處來自於法規的制定。若能盡速通過法規,智慧型手機便能成為身分辨識的一塊,民眾真的可以只帶著一隻手機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