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緯倫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沒錯,又是畢業季節了。六月一到,畢業生除了「忙碌畢業」之外,還忙著找工作。前者是向學校相關單位辦理離校手續,後者開始迎向養活自己的工作之路。相較之下,畢業生會喜歡後者的流程,因為前者,也就是台灣普遍大學的畢業手續,總是讓人覺得很不現代化。WEB2.0的年代,大學還停留在WEB1.0的思維與做法。
雖然大學是教育業,但少子化的今天,各個大學把自己弄得像服務業一樣來招攬學生(客戶),因此不妨以熱門的「雲端」概念,來看看目前的畢業手續。現在的大學有多麼WEB1.0?從辦手續的那一天起,所有手續彷彿要本人親自處理才可以完成:於是,明明跟學校借的書都已經還完了,還是要親自去圖書館蓋個章,證明沒欠書;要跑系所辦公室,跟系所助教蓋一些章,看看有沒有欠系上什麼東西;要去註冊組,統計自己到底達到了畢業學分了嗎?從必修課到必選修課都修了嗎?有時還要畢業生逐一比對修了哪些「學程」,畢業生又不是電腦,只好一個一個計算。弄完了一切成績學分,可以拿到畢業證書了嗎?可能那些學程,還要再給「學程主管」簽字呢!如果你還住宿,連住宿都要給宿舍教官之類的管理員蓋章。「蓋章」,是網路時代公家單位的做法,堂堂大學,比十年前WEB1.0的時候,也沒少蓋幾個章。
一關過一關,過關斬將,本來沒有問題,但是在這個網路年代,應該有個「精靈」可以引導你完成所有手續吧!至少漏了哪個,欠了什麼,進入「單一系統」後,通通都一目明瞭。通常大學都有個畢業離校手續的流程說明,但是這個就只是「流程說明」,所以該辦的手續進度,通通分散於各個職掌的學校單位,偏偏這些單位盡忠職守,也只管自己做的事情,一間學校的教務處、總務處、圖書館、資訊中心(計算機中心),通通都有自己的小系統,少有整合。尤其申請個成績單,不論是本人申請,還是代人申請,彷彿就是要一個人親自去操作學校那台文件申請機。幸好台灣很小,要找親朋好友就近代辦,都還不是件難事。為什麼申請證明文件不能透過網路呢?學生匯款之後,再請學校掛號郵寄給學生呢?網路時代總有個方法可以驗證申請者吧!就像現在還有一些大學的研究所考試,一樣要購買紙本簡章,然後手填資料再郵寄出去。
也許慎重其事,分清責任歸屬,學校有學校處理流程的邏輯,但網路年代,能讓網路處理的事情,不是早該讓學校系統協助處理嗎?不管是教育業還是服務業,教育/服務的對象總是學生,讓學在離開學校之時能從容迅速,他們會多懷念一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