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資訊時代的網路經濟法則(四十一)網路的新社會運動

記者/楊舜慧

最近,有幾件港台的「新社會運動」-是由網路發動,主要號召二、三十歲的年輕網路使用者「離開電腦,走上街頭」,關心公共事務和傳遞社會關懷。


第一則:2010一月十五日,香港「八十後(19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反對立法會高鐵撥款」走上街頭。


香港人年輕人憑藉著網路聯繫和號召,以三步一拜的苦行方式進行抗爭,聚集數千人在立法會大樓外。其實,興建高鐵的經費600多億港元,主要經費來自於香港中老年人,多年繳納的稅金。但是,造福的卻是繳納稅額有限的年輕一代,為何反對最激烈的是年輕人呢?


香港知名政論家李怡,在第443期三月號的「天下雜誌」專欄中指出,原因在於香港年輕人對於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掙扎。他們懷念在英國殖民時代時,在民主自由法治保障下的「香港精神」,所謂的「香港精神」說的是:即使生活中確實有許多困難,不過政治是穩定的、機會是平等的,人民胼手胝足、努力工作,不求掌權者恩賜而自立自強的精神。因此,香港年輕人出現懷念舊物的保衛戰。


第二則:2010三月二十七日,臺灣的年輕人在凱達格蘭大道靜坐,「為受害者發聲,與受害者站在同一邊」。


近一個月,台灣是否廢除死刑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引起社會高度討論。被部分御宅族支持,並且給予「宅神」稱號的朱學恒(2009年擔任台灣行政院研考會2020願景計畫生活頻道主持人,並針對死刑議題進行網路投票及討論,以一IP一票計算,獲得七千餘人參與,投票結果為支持死刑94%,反對死刑6%),在短短的一星期內,憑藉著網路聯繫(Facebook、部落格)和號召,聚集數千人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為受害者家屬辦『誰,願意和受害者站在同一邊?』,「聆聽他們的故事」靜坐活動。


第三則:2010年三月底,臺灣社交遊戲「開心農場」,舉辦「十萬農民,一日志工」的活動,協助「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中文版 創刊號」網路行銷推廣,幫助街友重新與社會接軌。


在英國創刊近20年,每月發行量超過14萬份的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塑社會企業的典範,並且在日本、澳洲等國家推行也行之有年,招募、訓練遊民來販售雜誌,藉此提供弱勢工作機會。


在台灣發行的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中文版,將內容定位在20-35歲,有6、7百萬的Y世代(他們稱之為愚人世代),因為這個世代有無畏的精神,敢去追求、探求自我,卻又同時對於社會懷抱著一份責任感,也將主導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藉由社交遊戲「開心農場」的廣大年輕網路使用者,以「回饋農民幣」為誘因機制,轉化「遊戲玩家」為「線上行銷推廣志工」參與社會運動。另外,在創刊活動短短5天的期間中,也號召超過300名以上的志工踴躍參與,支援和協助25名受訓街友擔任第一線「街頭銷售」的志工活動。街友一開始可獲10份免費雜誌當「本錢」,賣完後可再批貨,每本雜誌100元,每賣一本可賺50元,希望街友自食其力,早日找回尊嚴。


從以上三件「網路的新社會運動」可以發現,港台年輕人的共同心聲:「不是他們對公共議題不關心,而是根本沒人在乎他們的聲音」。但是,透過網際網路開放平台的新聯繫方式,使得人們可以匯聚眾人的智慧,「激發熱情,貢獻己力」。因此,身處於這個資訊時代的年輕人,也是何其有幸,可以迅速地串連,分散在各地的「志同道合」者,以「和平」和「長期持續」的方式,共同一起發揮「化整為零」和「螞蟻雄兵」的能力,讓大家「想做的事情」,成為改變社會的真實力量。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