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金流任我行 即時付款最便利

記者/林書毅


手機,這個通常在第一次見面就訂下長久契約的夥伴,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有時候都不一定比人和手機之間的關係更近。也因為攜帶方便,因此手機逐漸和人們的消費習慣做了整合,逐漸取代過去常用的電話卡、信用卡、悠遊卡等電子錢包功能,成為現代人們溝通、消費、交通等用途的最佳好幫手。


根據iResearch預估,2010年全球網路購物交易額將高達1.8兆美元,如此龐大的金流市場,讓整個交易機制蹦出各種線上付款工具,從塑膠貨幣、電子錢包,到今日的手機,付款方式已有很大的轉變。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區,用手機做小額付款更是當地常見的交易方式。


早在2007年,電信業者就和銀行共同推出「手機信用卡」的服務,透過內建NFC(非接觸感應式)元件的客制化手機來進行小額的付款技術,這樣類型的服務,目前在全省已有近五千家特約商店,從食、衣、住、行、到娛樂,手機信用卡似乎比起過去的電子錢包來的更方便。


市場分析認為,手機信用卡不但讓內建NFC的手機銷量熱賣,也替金融機構帶來可觀的金流,像是手機做為悠遊卡使用的功能,能夠在台北的公車、捷運、貓空纜車等交通運輸上通行無阻,每天至少有五千萬元以上的現金金流,更別提小額付款的龐大市場商機。


而科技與無線資訊的發達,讓行動裝置在接受訊息上的功能也大大提升,國內購物台業者就整合通訊平台的商品端、服務端、物流端及金流端等資源,手機連上網後即能夠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進行消費,超過8000種的商品選擇,更是讓消費者的手指忙著按不停。


比起卡片,可上網的手機能隨時查閱消費紀錄,隨時掌握貨物送達的時間,還兼具貨物收付款的功能,用手機消費可以說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做為人們最親密的夥伴,手機可說是目前線上金流發展的最佳工具。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