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老闆也開始上Facebook時,是否就是偽裝自己的開始?

記者/郭雅琳

由於Facebook使用人數日益增加,其對於使用者隱私的保護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Facebook也開始慢慢提升使用者對於個人資料公開的權利。像是之前Facebook推出的廣告平台程式Beacon被會員們抗議其侵犯到個人隱私,後來又提供了「事先徵詢」的選項模式,以及讓會員們能夠選擇是否永久「選擇退出」Beacon此系統的功能,以降低隱私權的相關爭議。

而3月中Facebook開始實施了更加嚴謹的隱私保護措施,有點像是LinkedIn的方式,把個人的資訊依照公開的對象分成不同等級,像是「朋友的朋友」、「所有朋友」、「部分朋友」,或「只有我」等選項,而不是所有會員的資訊公開程度皆一視同仁,讓使用者可以自己選擇對於個人資訊的隱藏與公開程度並決定個人資訊的公開特定對象,當Facebook會員發出或確認好友要求時,也能可以選擇隱私設定(privacy setting),讓使用者能納入或排除某些人瀏覽他們的個人資訊。而此舉意味著Facebook希望讓使用者控制關於他們的個人資訊。

然而,當使用者越來越多,除了好友名單之外,也加入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聯絡人,像是上司、同事與客戶時,Facebook是否需要更嚴密的機制來區分並讓使用者們控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呢?

舉例來說,當企業在徵才時,由於Facebook上使用者多半使用真實姓名,只要是公開檔案的話,在上面就可以搜尋到應徵者過去的相關個人資訊,若非公開資訊,也可以請求對方讓自己加入,那麼,當你看到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管請你把他加入時,你會拒絕他的請求嗎?而如果是你現在的頂頭上司要求你把他加入為好友,你有勇氣拒絕他嗎?當老闆第一次要求你加入他,還可以裝傻,但老闆一再提出請求時,你能一直裝死下去當作不知道嗎?

或者你選擇將老闆列為不公開個人資訊的對象,那老闆就不會看到你的個人資料了,但難保老闆不會繼續要求你對他公開個人資訊;又或者是你開始在Facebook上偽裝自己,選擇不放一些奇奇怪怪的照片或瘋狂的內容,但如此一來,Facebook就不好玩了,不是嗎?但世界上總有你不希望透露自己相關資訊的對象存在著,好比老闆與老媽之類的;此外也總有一些訊息是你不想透露讓別人知道的,儘管你可能早就忘記自己曾經說過什麼話了,但就如同之前的新聞曾提到,在Facebook中,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很容易就能找到這些關於你的點點滴滴。

那麼,我們真的能像Facebook所說的那樣,能夠控制關於自己的個人資訊嗎?還是我們以後就只能儘可能的在線上/線下表現出一致的言行?也就是讓「網路上的我」與「現實中的我」變得一模一樣嗎?或者是開始迎合所有人的需求,採取「政治正確」且阻力最小的路來走呢?當Facebook強調「以匿名為形的隱私權正在衰退中,以控制為主的隱私權則正在興起」時,我們是否也該多思考一下,世界上真的有「隱私的天堂」存在嗎?我們真的能控制關於自己個人資訊的隱私權嗎?這些個人資訊放到網路上後還屬於我們自己的嗎?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