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的「台前」生意學

記者/楊若儀

隨著Web2.0這個辭彙的持續發燒,大家都在問什麼是Web2.0?大家也都在忙著為Web2.0下定義。搭著這一波看似「錢潮」的Web2.0風潮,我們確實有必要針對Web2.0相較於Web1.0提出為何有其不同處作出不同的詮釋和應用。

從Web1.0跨越到Web2.0

Web1.0時代主要以網站業者單向的提供內容為主,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去瀏覽造訪該網站。在Web1.0的時代賣的是「新資訊」,我們需要一個像總編輯的角色的人去編排組織內容。在此時,網路的角色只不過是一個延伸傳統媒體功能的第五大媒體。然而Web2.0時代網站已經跳脫內容提供者的獲利模式,其主要的精神在於由網友一起建構出內容,同時落實彼此分享以達到群眾智慧的最大效益。但,若我們回歸到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群眾憑什麼要提供內容?換句話說,Web2.0並不是一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網路態勢,其中還是需要一個有效率的架構跟平台以及經營理念和模式才能真正成功。Web2.0時代網路不僅只是媒體,而是充分發揮做為一個平台去匯流且建立人際關係的功能。

Web2.0滿足了「台前」表現的需求

Andy Warhol
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Web2.0的時代網路使的每個人都有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而Blog和網路相簿等服務吸引民眾主動提供內容的原因,正在於它給了每個人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小舞台。根據社會學者Goffman的劇場理論,人跟人互動中個人表現自己的方式分為「台前」跟「台後」,在「台前」人們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形象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而Blog等服務正好提供了「台前」的功能讓使用者去展示自己想要給別人看到完美的一面。Web2.0滿足了每個人引人注目的需要,在Web2.0的時代「人際關係」作為一種商品,取代了Web1.0時代以「資訊」為主的營運模式,而背後提供相關服務的經營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去營造出引導人們互相認識、互動的機制跟環境。畢竟「為了分享而分享」這種事情從來就不存在 ,經營者唯有深掘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才能營造出可長期經營且吸引網友持續投入的網路環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