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線上音樂何去何從?

記者/曹雅玲

奇摩轉換經營線上音樂市場的模式

Yahoo!奇摩去年挾著最大入口網站的優勢,大舉進軍線上音樂事業,此舉令既有的線上音樂業者感到相當緊張。不過,經營一年以來,音樂通服務的成效則不如預期。音樂通總監楊志光表示,「未來的發展方向,Yahoo!奇摩持開放態度」。楊志光也鄭重否認Yahoo!奇摩要退出線上音樂市場,他說,Yahoo!奇摩不會放棄線上音樂,但可能會調整經營策略。

Yahoo!奇摩的策略調整方向目前以音樂入口網站為定位,網羅其他線上音樂業者共同進駐雅虎奇摩「音樂通」頻道,以收取頻道上架費及網路廣告費為主,三月六日將率先與台灣最大的線上音樂網站KKBOX合作。不過雅虎轉變線上音樂的經營模式,也正好訴出台灣線上音樂經營上所面臨的困境。

台灣線上音樂經營困境

Yahoo!奇摩音樂通在開放單曲下載之後,就把重心放在單曲下載,但是單曲下載這種模式,一首歌20~30元不等,對於消費者來說負擔相當大,加上非法下載軟體流通性高,讓消費者更質疑為何要以付費的方式取得歌曲。

目前台灣線上音樂公司的經營模式,其實是非常不利於線上音樂經營者,線上音樂公司必須以「預付金制度」,先付給唱片公司,每年約為新台幣五千萬至六千萬左右,在經營之初就要先預付這筆錢,一年之後,業者營收如果未到該額度,唱片公司也不會退還,造成線上音樂業者龐大的負擔。也讓線上音樂公司的經營風險大大提高,成本與回收的時程也變得不成比例。

台灣線上音樂面臨挑戰

而近年來在美國的線上音樂下載市場規模約為11億美元,而2006年則大幅成長為19億2千4百萬美元,年成長率高達74%。但反觀國內的線上音樂市場,市場雖大,但願付費的人很少,從KKbox去年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粗估線上音樂人口約500多萬,可是2006年付費人口卻只有20多萬。

消費者可以從大量,而且又免費的軟體上下載檔案,要讓消費者願意付費下載歌曲更是難之又難。加上盜版猖獗,非法下載氾濫,養成了消費者「花小錢卻得到相同價值服務」的不良習慣,而且線上音樂服務還要與同業有著不同的產品區隔,但是音樂資料庫各家大同小異,流行歌曲更是各家必備的資料,如何在這同質性高的市場上,做出產品區隔,使得消費者願意付費接受服務,更是要挑戰的難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