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巧玲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達,正對醫療健康產業整體的結構與系統產生巨大的改變。國內許多醫療院所開始利用電子化醫療系統提升醫療的品質與降低成本,然如何建構安全的網路環境,以確保醫療健康資訊在傳遞過程中的完整性與機密性,並兼顧病患個人醫療資訊隱私的保障,除了考量技術層面外,仍需要更多相關法令的配套規範,才能真正建構與落實電子醫療化資訊的美意。
電子醫療化資訊包括多媒體電子病歷。所謂的多媒體電子病歷系統是結合文字、靜態影像與動態影像記錄的病歷,具有分類、管理、自動蒐集與搜尋功能,內容包括臨床資料、數據檢查、醫療影像等多媒體資訊,是具有強大功能臨床資訊系統,並可結合教育資訊系統支援醫學教育與大眾衛生教育。
多媒體電子病歷可迅速參閱比對各項臨床資料,大幅節省翻閱病歷時間,並降低調閱病歷與醫療影像的需求,多媒體病歷可經記錄病人同意及需要,直接在系統中以Email、傳真或列印方式交付病人或轉診醫師,簡化耗時的病歷申請與轉診作業。更重要的是,透過電子資訊的交換,可以減少醫療錯誤的發生,不論病人在哪裡就醫,都能提供病人完善的照顧及正確的診斷,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照護體系。
行政院近幾年大力推動的電子病歷內容包括,「病人的病歷以電子化文件方式製作、儲存以及運用,醫師每次的診療紀錄、護理紀錄、檢驗檢查報告以及影像內容,並提供警示與提醒以支援臨床決策」。而健保局在健康醫療資訊網路的設計上,還包括個人保健、預防接種、器官捐贈的衛生行政資訊也包含進去。屆時,這些包含各項醫療性資訊的個人化電子病歷,將進一?地成為每一位國民應有的基本「醫療健康」資訊。
然而,電子醫療真正的好處是,幫助偏遠山區或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看診,及行動不方便的患者遠距離的診斷,利用科技的雙向互動與視訊功能,平衡醫療資源的分配,讓獲得訊息保健訊息與服務成為每位國民的基本權力,也讓電子醫療資訊系統真正發揮預防、控制與治療的功能。例如日本就成功地結合手機的個人化管理功能設定,幫助慢性疾病病患的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