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志豪
數位內容的發展日趨完整多元且人性化,讓推動數位學習的腳步跟著加快,成為一股全球不可擋的潮流,許多歐洲、亞洲國家早已著手數位學習內容與工具的研發以及教育方面的應用。而有鑑於電子書發展上似乎遇到了瓶頸,結合了平板電腦(Tablet PC)、筆記型電腦、PDA、WebPad等科技產品特色,概念更新穎的「電子書包」,成了近年來頗受期待,且已有學校進行實驗一段時間的熱門議題。
當初,國科會和行政院跨部會估計,電子書包學習環境的建置可帶動高達500億新台幣的產值,加上因應數位學習潮流趨勢,因此我國展開電子書包實驗的時間頗早,到目前為止有越來越多學校投入電子書包的實驗計畫。它希望濃縮傳統書包於口袋,減輕學生負擔,除了閱讀、書寫、字典,並支援上網學習、下載上傳資料、學習歷程的紀錄、測驗等功能,結合持續進步的無線網路技術,大幅拓展學習領域,也有助於教師的教學和教材活潑化、多元化,這些都是對電子書包的正面期待。
然而,電子書包想要取代傳統書包的地位,就像電子書要取代傳統書一樣,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最基本的硬體設備,電池、螢幕、硬碟、聲音等必備規格要有水準以上的表現,既不能太重又不能偏貴,否則校方和家長的接受意願就不高,不過硬體的問題隨著量產和技術經驗的累積可以逐漸修正,並不會太悲觀。相較之下,內容面會是電子書包要普及的更重要關鍵,數位化教材同樣需要教學理論基礎的支持,而不是單純地將平面教材電子化,沒有經過妥善設計的教材,反而會增加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學習負擔,阻隔正常的師生互動。
此外,教育的內涵並不止於學校,電子書包或可成為事半功倍的學習利器,但不能涵蓋整個教育面;以高互動性、多元化、無牆教室為號召的電子書包,同時也存在著「高度聲光影像化會限制想像力、創造力」的疑慮,甚至可能加深數位落差鴻溝和城?差距,成為目前推廣數位內容的障礙。
不過電子書包還有進步的空間,它的前景之所以較電子書樂觀,主要是有具體的市場方向,教育百年大計也確實需要注入新血,幫助學子與時代接軌,加上行政院明確推動「挑戰2008」的發展計畫,有完整的數位學習計畫和資金補助,屆時,電子書包也許真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老師教學的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