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個案發掘創意文化產業的價值鏈

記者/楊舜慧

創意文化產業的經濟發展,已經把觸角逐步擴散到其他領域。
因此,我們必須從創意文化產業多元運用所衍生的活動,來發掘其創造經濟價值的來源為何?創意文化產業的產業價值鏈可以分為四層逐漸擴大的「同心圓」,其核心是文化內容的生產,越往邊緣發展,才是它的價值實現和擴散,

我們將文化創意產業的四層價值鏈分述如下:第一層是文化內容的創造活動,提供文化產業的知識性資訊內容,是文化產業的生命種子第二層是文化產品的製造業;第三層是文化產品的發行和零售服務業;第四層的延伸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以後產生的混合型產業。

我們可以從下列的三個個案來發掘創意文化產業的獲利來源



個案一:迪士尼


迪士尼就是從「創意內容」跨大到「產業基地」的典型例子。迪士尼塑造一系列討人喜歡的卡通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鴨、皮特狗,並申請專利在法律的保護下進行特許開發,製作大量的動畫片和並發行
VCD唱片,然後銷售印有卡通圖案的玩具、食品、禮品、文具…等。以卡通圖案為創意核心,大量製造和複製其所創造出來的文化商品,然後銷售到世界各國,並藉著迪士尼主題樂園的開發,把「迪士尼文化」的觸角擴散到旅遊業、零售業和出版業。 

迪士尼2002年的財報中顯示,媒體網路佔其總營收的比例為38%,動畫影片為26%,主題樂園為25%,消費性商品為10%。因此,迪士尼核心的文化意涵,製造出具有文化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然後經由媒體的宣傳加以和包裝產品和服務,再逐漸往外推向產業化,讓卡通圖案透過不同的產業活動的多元運用,產生經濟附加價值。



個案二:海底總動員

前蘋果電腦創辦人史提芬‧傑伯揚的投資,是幫助皮克《海底總動員》的那群藝術工作者製作群,實踐創意的伯樂。


《海底總動員》截至目前已粉碎所有紀錄,在美國的票房超越迪士尼公司的《獅子王》。《海底總動員》在美國票房已達四億美元,按美國與海外市場
12的比例,單單計算票房,《海》一片的營收已經等於半個台積電,若再加上周邊商品(以《獅子王》為例,商品營業額是票房的三倍),這隻小丑魚真是價值不菲。

除了動畫本身之外,加上周邊商品的企劃行銷迪士尼強而有力的發行系統將皮克斯的創意化為商品,讓創意的舞台擴張到市場上,使創意創造出利潤。

 



個案三:
電視豆


電視豆的總經理唐智超,在八月二十八日,由教育部「提升創造力計劃」及「數位內容辦公室」主辦,政大商學院及傳播學院協辦,科技管理研究所承辦的一個夏令營說明,電視豆藉由一個「屁屁熊」的角色與故事創作,經過成本極低且迅速的網路社群,達到其創意概念及原型的測試;再過工業局、中小企業處的競賽平台脫穎而出,得到其作品價值及營運模式的另一次肯定。


電視豆以「磨豆傳奇」參加東京動畫展獲得注意,引起製作公司的投資興趣。日本富士集團旗下負責發行的
FCC公司(Fuji
Creative Corp.
)將與電視豆共同製作52集電視動畫影片,此計畫為電視豆取得了1億兩千萬臺幣的資金。屁屁熊這個「創意」的組合包括了:討人喜歡的角色、有無限想像空間的六大場景,二分鐘能詮釋創意特點的預告片、及總共13集的故事大綱,加上二集分鏡頭。在正常的預期下,光是在日本地區授權費收入(含電視、DVD及衍生商品),就會有四億五千萬的收入。

另外,唐智超表示,以動畫95%的獲利來自DVD和錄影帶的發行,而電視台播映的權利金加上周邊商品只佔5%的商業模式來看,2002年才成立的電視豆資本額,從一開始只有150萬,但現在已經有5000萬元以上,主要是因為主打國際市場的策略,而使得創意有了
商業價值。

 


以上三個簡短的文化創意產業個案,我們不難發現和歸納出一個結論,這些經營的成功模式,皆具備有「同心圓」和「層層擴散」的特性。創意文化產業若要創造出巨大的附加價值,必須以科技和工業生產形式,大量地複製文化產品 ,然後

通過市場的交易,讓產品和服務變成大家喜愛的消費品
,才有機會轉化為可獲利的商業模式。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