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孟珠
什麼時候,寵物也走上時尚精品舞台。包含LV、Salvatore Ferragamo、Gucci、Prada、Coach等知名國際品牌紛紛加入了生產寵物時尚商品的行列,爭食這塊市場大餅。由此可看出,寵物消費市場實在大得驚人。依據農委會於八十八年委託台灣大學獸醫系所做「台灣地區各縣市家犬及流浪犬數目調查報告」,國內現有之家犬數為2,101,493頭,平均每百人約飼養13頭犬,每百戶中有24戶養犬,犬隻飼養密度相當高。在寵物消費方面,美國比力耐公司(purlna)早在1998年便曾統計全美寵物系列產品(包含狗、貓、鳥、魚、爬虫等)總營業額近800億美元。猶記1992年另一家著名公司愛慕斯(aims)的估計是60億美元,10年不到的時間成長13倍,其中或許有所誤差,但它潛力十足、爆發性的商機,是不可否認的。
就因其消費市場潛力大,再加上飼主普遍愛屋及烏的習慣,寵物業的e化速度也頗有成果。若從寵物業的三大範疇「繁殖買賣」、「用品買賣」以及「美容、寄宿服務」來看,雖然在實體寵物業中以「美容、寄宿服務」領域獲利最高(大約可佔總利潤的70%以上),然在現今電子商務中最蓬勃發展的仍屬「寵物用品買賣」。以目前幾個較完備的寵物網站,如寵物主義、寵物嘉年華和MYPET綜合寵物社群為例,當中最基本且發展最成熟的服務便是線上訂購寵物用品,搭配可信賴的宅配服務,以及個人化的產品資訊和線上付費機制,帶動並活絡寵物業的電子商務。另一方面,寵物市場在網路拍賣中相形之下則略顯失色,因為寵物用品在普遍而言價格不高的情況下,拍賣或二手的產品價格通常與專業寵物用品網站差距不大,既然價格誘因降低,除非如上述所言的限量寵物精品有其稀有性,寵物拍賣市場的成長仍屬有限。
此外,寵物網站中另一項倍受歡迎的項目則是虛擬設群的經營。雖說虛擬社群經營是許多類型網站的必備項目之一,但在寵物業中卻有其特殊之處。在飼養寵物的經驗方面,大部分飼主在初期和其他主題,如女性化妝美容或瘦身等相同,非常需要參考團體的經驗分享與意見,然和其他不同的地方則在於,寵物飼養的知識多了一份客觀的準確性(不像其他產品的個人主觀差異),以及相對較弱的切身性(產品並非用於自己本身),虛擬社群的意見份量加重,連帶亦會影響虛擬社群經營的成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