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不出門 網路銀行服務到家

記者/吳奕樺

越來越多的銀行,不論是本土或外商銀行,都試圖將原本透過人工櫃台提供的服務轉移至網站上,藉由全球資訊網不受地域及時間限制的特性,克服傳統銀行有限的經營時間以及服務點的限制。如此一來,民眾便可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隨時上網查詢信用卡消費情況、進行轉帳、付款、以及享受其他私人金融交易理財服務。

全球最早的網路銀行起源於美國的安全第一銀行(Security First Bank, SFNB),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完全透過網際網路經營的獨立銀行,自1996年10月開始營運後,一般便將此種以網路環境為主體,並提供傳統銀行業務的服務形態稱為網路銀行。發展至今,大部分網路銀行的型態多作為實體銀行資訊的傳遞媒介,如以提供各國利率查詢、台幣查詢、各項服務內容、各分支機構服務個人存款,餘額查詢交易明細、託收票據等資訊查詢,以及轉帳、購買基金等功能為主。

隨著網路普及度升高,根據IDC的調查報告發現,2004年美國網路銀行的使用者將會成長至2280萬。至於歐洲方面eMarketer亦預估明年將會成長至1520萬人。另外在AC Nielsen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亞洲經濟體的調查中,以使用人口數來看,南韓擁有最多的網路銀行用戶,達530萬,中國大陸居次,為250萬,五國總人數1060萬,儘管南韓有較多的網路使用者利用網路來進行銀行業務,不過約只有一半的人會每個月或更常用網路來進行銀行業務,但反觀人口較少的香港則有77%、新加坡74%的利用率,使得香港、新加坡成為網路銀行業務活動最頻繁的地區。至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則尚有龐大待開發的潛力。

根據NetValue的調查報告,去年台灣網路銀行的到訪人數為126萬人,成長了85%。以目前富邦銀行網路銀行客戶數為20萬戶來看,雖然客戶數不多,但透過網路銀行交易次數卻佔了全部交易的比率為15%。而中國信託商銀的網路銀行客戶數為53萬戶,但是基金申購,來自網路銀行的業績已成為最大宗。顯示能有效節省時間與使用方便的特性的確吸引了不少人使用網路銀行的服務,但若可以改善安全性,相信將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