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孟珠
有如八爪章魚般無孔不入的網際網路,當然也不會放過「玩具遊戲」這個領域。或許當你一聽到「玩具」這個名詞,會將它與兒童做相關連結,但如果你有空到各大拍賣網站走一遭,就會發現玩具種類的琳瑯滿目有如過江之鯽。對消費者而言,現今的玩具網站是否有吸引力?其消費模式又是如何呢?
以往像這種需要試玩或觸碰,講求觸覺的產品,能夠在網路上一炮而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價格的競爭力,或是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忠誠度。如今許多玩具線上網站在消費者同樣需要試玩的前提之下,如果既沒有價格的競爭力,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在本來就顯小眾的市場裡,更難異軍突起或創造新話題。因此,如果有機會去逛逛各個玩具網站,就會發現其實所謂玩具網站,尤其是幼教類玩具,通常不是針對使用玩具的人而設計,而是針對出錢的人也就是家長來設計的。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設計網站,有幼教資訊區,也有父母成長園地。以班恩傑尼為例,甚至還與泛亞電信以及美國運通卡合作針對家長進行進一步行銷。如此一來,屆時可能會和實際使用玩具的人的滿足感有所落差。而和實務商店比起來,除了缺少處覺的樂趣之外,孩童可以在旁試玩的機會也將消失。
此外,構成網站電子商務成功的要件,諸如設群經營等條件,在這一個領域可說是乏善可陳。對企業而言,網站只是輔助性工具,除了會員電子報以外,並沒有做出特色,或網站上特有的服務。相較之下,唯一沒有在實體通路行銷的巧連智(Benesse),針對會員的線上服務則豐富許多,除了能被動地吸收資訊之外,也能有與其他使用者互動的機會。而由於該公司的產品皆採取長期訂閱模式,企業與使用者的雙向互動也更加方便。不過話雖如此,其社群經營的目標群還是家長,如果能運用創意引起真正使用者的共鳴,或許也是該類網站的另一種可能。
線上拍賣的玩具與遊戲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有社群經營,並針對個人化的需要,年齡更廣、種類更多,對真正的玩家而言,提供了一個C2C的管道。但嚴格說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並非以玩具為主的網站,儘管表現得再好,也得歸功於拍賣網站這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