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宗琳
欣賞各式各樣的藝術,對於富庶的台灣民眾而言,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逛逛美術館或藝廊,出國走訪著名的博物館,都是民眾重要的生活休閒,然而在網路科技蓬勃發展的今日欣賞藝術可不一定要出門,目前網路中充斥著許多藝文網站藝術品或畫作,經由數位處理後,被搬上了網路讓人瀏覽,這是顛覆傳統外出欣賞藝術的做法,本週報將讓各位讀者了解,當今台灣藝術數位化的情況大致如何?
先由民間談起,舉凡一般表演藝術團體多已經設有自己的網站,這些網站也不乏將自己作品數位呈現在網路上,當然也有一些專門的藝術拍賣網站,例如羅芙奧藝術拍賣網站介紹了虛擬的拍賣會如何進行,又如世界著名的蘇富比藝品拍賣公司,當然為了因應這波風潮許多原本和藝術並無直接相關的團體或法人,也加入了藝術數位化的潮流,如宏碁於2000年成立了「宏碁數位藝術中心」,目的在於推動數位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培育國內優秀的數位藝術創作家,除了以上耳熟能祥的網站,像網路博物館、概念藝術、虛擬電腦音樂、前衛佛教藝術、網路裝置藝術、電腦互動藝術…….等等藝術相關事業都早已在網路沸騰多時
藝術數位化的眼光若放在政府行政措施上,不難發現目前政府已經撥下大筆預算在進行一些藝術數位化的動作,例如行政院的「國家文化藝術網路發展計畫」,即是想利用網路將故宮的許多珍貴藝術品及文建會的相關藝文文獻透過網路分享給全國民眾,如此民眾不需出門卻也能經由影音、數位、圖片甚或音樂來觀賞藝術作品,並且提供多國語言解說,直接由網路上收聽,讓企圖了解台灣或中國藝術的外國人士跨時空地域來共襄盛舉,又例如文建會的"網路劇院"
更收錄台灣一些表演藝術團體的資料或片段影音檔,讓我們甚至可以在網路上觀賞舞姿或戲劇,我們也可以見到如由台鐵設置的台灣鐵路網路博物館可以看見許多老火車的風貌,這麼一來,歷史經由數位典藏被保留了下來!
網際網路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藝術天地隨著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而拓展發揚,然而對於電子商務來說,藝術網路化後的經濟效益在哪裡?
認真說來不論是畫作雕刻或任何藝術品在網路上的販售目前拍賣的效果都不佳,雖然很多藝術網站都希望藝術數位化除了教育或休閒目的更能成為一種交易的方式,但價值數十萬元的藝術品很難在網路上成交不過筆者認為雖然目前藝術數位化商業模式有待開發這樣的風潮仍然對於藝術的普及和推廣有莫大助益誰說這對於藝術潛在消費群沒有開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