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牽著網路如何走?

記者/吳珮琪


數位時代無國界的訊息與多媒體影音呈現的特性,刺激了傳統藝術將原屬小眾的藝術文化推展至網路的大眾市場。當藝術遇上數位時,如何讓冷冰冰的科技具有人性?接下來談談藝術網站的經營。


藝術產業成立網站,在組成與規模上會有幾種方式:一是大財團組成網路公司,納入小網站,它的好處是以其規模提高個別網站的能見度,讓小網站能購繼續生存下去;二是交給專業網站公司去架設和維護,能免去自己成立的困難;三即自己DIY,發展屬於自己的理想。「藝騰網」屬於集團投資,沒有併購其他網站,自行整合產業資源的合作並規劃商務。其他藝術網站則還屬於各立天地的局面,對於不熟悉網路科技的藝術圈,架設一個資訊部門並不容易,目前「新朝藝術」靠著中時報系多媒體部的成果建立起來;「《罐子》藝術網站」則尋求專業的網站機構或人士來做網頁設計維護及更新的動作,像是向下承包的方式;「敦煌藝術中心」自己開發資訊部,算是畫廊界裡的先驅;「在地實驗」則是由藝文工作者黃文浩獨立支撐和運作。


網站性質的區分則走向專業化的過程,僅管以大眾為訴求的網站,仍需要資訊的全面性與多元的功能性。因此網路的專業化表現在「使用功能」與「內容的厚度」上,藝術網站的經營必須設身處地考量藝術愛好者的需要與一般網友的普遍程度,進而將原屬小眾的藝術網站,擴大到使人樂於接觸的大眾媒體,所以資料庫的完整性便是藝術網站在網路市場上的決勝要素。綜觀目前多數的藝術相關網站,多半還停留在基本簡介與輔助其他媒介的功能,而沒有發揮網站真正的功用。
 


除了少數公家單位及社會服務性的藝術網站外,大部分的藝術網站仍是歸屬於商業網站性質,因此藝術網站生存的關鍵在於,如何完整進行藝術品線上交易以及成功的舉辦網路展覽。目前台灣有越來越多藝術網站朝向高價藝術品交易發展的傾向,然而高價交易在所有藝術收藏者的行為模式裡,似乎還無法接受透過網路的展現介紹甚至進行線上下單來完成購買動作。畢竟網路媒體仍是虛擬世界,不可能達到如實際展示會場的效果;因此如何掌握虛擬特性、突破網路限制,透過電腦有限的展現,盡可能將藝術作品的精髓充分呈現,是每個藝術網站相互較勁的重要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