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述記者/林龍生
隨著數位電視時代的來臨,積極推出各種數位內容與服務成為有線電視業者面對競爭必要的投資。然而數位化設備與網路的投資金額龐大,牽涉技術平台的正確選擇以及後續營運、推廣、服務、計費等多重考量,對於有線電視業者的資金調配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如果沒有適當的財務和資金規劃,很可能面臨建設中斷或者無力營運的困境。如何確保推動數位化過程中的財務順暢、並與投資(融資)者保持良好溝通,顯然是影響數位化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無論是國內外,有線電視的數位化一直是證券投資與融資業界關注的話題。由於過去兩年網路產業泡沫化、加上之前美國的多系統經營者Adelphia爆發創辦人和財務主管貪瀆作假的事件以來,投資人對於有線電視業者投資數位化服務的效益與財務績效有很大的質疑,連帶造成許多業者資本支出的資金來源遭到縮減或暫停。為了讓投資者放心,最近美國11家股票上市的有線電視業者聯合提出了更精確明細的營運與資本支出統計指標,並且最遲在明年第一季起就要定期公布的作法,頗值得有線電視經營者借鏡。
相對於其他媒介而言,有線電視的資本投資金額一直是非常高的。為了讓數位化投資去向更加透明,美國業者將資本支出細分為六類:消費者終端設備(CPE、如數位機上盒、線纜數據機)、商業用戶(如提供公司行號數據專線或電信服務)、基礎建設(如頭端加裝影音伺服器)、線路延伸(如開發新經營區)、網路升級或重建(如增加頻寬)、支援性資本支出(如資訊系統升級)等。從而我們可以分析業者的資金究竟是投入可以立刻帶來現金收益的消費者或商業客戶端,還是花在網路提昇等回收較慢的項目上;以Insight這家MSO為例,至今年第三季有38.8%投入消費者終端設備、33.1%是用於網路升級與重建。誠然,網路必須升級到一定程度才能大量帶動消費者採用數位服務與設備,透過分析資本投資在前述六個項目的不同比重,可以讓投資者更瞭解有線電視業者進行數位化的進展與方向,對建立投資信心是十分有利的。
除了從支出的角度建立指標之外,美國業者也就客戶收益的面向提出參考指標。例如為了因應有線電視提供多元化的數位服務,以往單純提供客戶數的資訊也改採「營收產生單位」(RGU)的概念,將所有接收傳統類比影音、數位影音、高速上網、與線纜電話的客戶加以計算,更能呈現數位化以後的有線電視經營績效。
從國外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要順利推動數位化所需的籌資與財務融通,有線電視業界與金融投資界的溝通必須是十分密集而透明的。雖然與金主的溝通不是僅止於提供營運數字,也在於提供營運資訊的誠意與時效;但是妥善建立一個雙方交換意見的管道,仍然是有線電視業者集資成敗的重點。在國內多數業者尚未公開股票上市之際,有線電視經營者面對籌措大筆數位投資的財源,或許可以從國外的例子裡得到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