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與醫療結合 看病新選擇

記者/蔡容寧

厭倦了一大早到大醫院去排隊掛號嗎?厭倦了漫長的等待後只有短短不到三分鐘的問診嗎?隨著網際網路的進步,「網路醫院」成為一種新興的看病方式,網路和醫療結合,已為健康醫療領域帶來新的可能性。

網際網路日漸普遍,個人、大型醫院或多家商業性健康醫療網站陸續成立,網路醫院的立意是在於大醫院中由於每天的門診病人量太高,醫師能夠給予每位病人的時間大約只有3-5分鐘,加上門診室熙來人往,病人多會覺得隱私權被侵犯,因此藉由網路醫院的成立,希望能部份彌補傳統醫療品質欠缺的部份。其實許多人在就醫時,常有醫院設備不體貼病人、醫師服務品質不佳的感覺,許多醫生也由於門診病人過多,無暇體會病人及家屬的心理,因而造成醫病關係處於冷漠狀態,經由網路諮詢,醫師無法直接看見病人,藉由病人的文字敘述及情感表現,醫師或許反而能看清病人的害怕、恐懼。

從醫學到遠端醫學這樣的技術發展,可能和從傳統通訊到電子通訊的轉變一樣,讓人料想不到,包括遠端醫療、家庭遠端護理、智慧衛生環境等將資訊和網路技術應用於衛生保健的新興學科,雖然才剛面臨起步階段,但是它們已悄悄開始改變整個醫學體系的結構。以專門為醫生和醫院開發收費、安排和臨床診斷系統的IDX系統公司為例,目前其正在取法網路銀行的方式來試驗網路醫院,往後民眾還可以上網查看和修改病史記錄、預約門診、重開處方,更可和醫生直接進行線上交流。根據IDX普查的病人當中,有2/3的人表示願意選擇提供這類服務的醫生。

網路醫院的組織結構就如同一般醫院的分科形態,基本科別有內、外、小兒、婦產等四大科,再搭配耳鼻喉、腸胃科等等,未來更希望能邀請護理界、營養師、復健師加入,並和器官捐贈、禁菸、檳榔防治、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等團體資訊連結,期望除了利用個人E-mail發揮網路諮詢功能,改變過去傳統的醫病關係外,也能夠達到灌輸民眾居家護理、公益訊息的效果。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