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中心是新創EC之保母

記者/劉丁己

育成中心(incubator)的原義其實是孵蛋器,就是用來保護蛋,提供使其能平安孵化之功能。應用在產業提昇上,育成中心是一個提供個人或企業孕育新產品、新技術、創業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場所。而育成中心之觀念始於1959年。當時,美國為推動地方中小企業發展、或激發蕭條的經濟活動、或創造就業機會,特地透過政府建立優惠補助政策,促成學術單位或是私人經營機構,以其可利用之資源,提供中小企業或是新創公司(start-up)營運初期之所需。

之後,歐美國家陸續設立近兩千家育成中心,其中以學府型的育成中心居多(也就是大部分都設在學校之內),並且成功地培育出為數可觀的中小企業。90年代以後,日本、新加坡、香港與中國大陸等等亞洲國家也隨之跟進,努力推行此項政策。其中,日本以私人機構投資運作為主;新加坡、香港則以公有民營的方式,由政府主導支持。中國大陸則多由學校或研究機構來設立;我國亦以大專院校居多。

近幾年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EC,E-Commerce),正是育成中心的培植重點之一,當然其中包括範圍甚大,從軟體開發至商業模型的發展,都可算是電子商務。由於電子商務之發展算是高度知識密集度的產業,因此跨入的門檻並不算低,在發展初期正需要”孵蛋器”的保護,而此時育成中心之於電子商務新創公司的角色,就是一個從旁呵護的保母。所能提供的功能甚多,包括:

(1)減輕創業過程的投資費用與風險,增進初創業者的成功率。
(2)協助產業的孕育計劃、開發新技術與新產品。
(3)引導研發成果進行商品化。
(4)提供產、學合作的環境。
(5)提供測試服務,加速產品開發。
(6)提供有關人才培訓、資訊提供及營運管理之企業輔導、諮詢服務。 

除了上述服務之外,育成中心一般還提供空間、人力及軟硬體設施,並結合創業投資基金、大學院校及政府部門企業輔導體系等資源,結合而成一個具有電子商務服務、管理訓練、資金挹注、技術支援等多項功能的整體服務中心,期盼未來能對產業界提供更多樣化、普及化的服務。 

技術創新是國家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原動力之一,近年來美、日、英、德等先進國家,透過科技事業育成中心來協助創業個人及中小企業,已獲得顯著的成效,另外,香港、南韓、中國大陸、東歐亦積極跟進中。有鑒於此國際趨勢的發展,台灣近幾年也積極推動創業育成中心之成立,冀以提供孕育高科技事業的環境,協助創業者以及中小企業推動其事業。而對於電子商務而言,國內也有許多相關的育成中心,這在後面我們將繼續為您報導。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