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路公民素質

記者/彭嘉慧

收費還是免費,一直是網路上所討論的問題。從有網際網路開始,網路公民便習慣於免費的使用機制,直到明日報的結束,Napster的官司案,市場上一片「內容付費」、「資訊有價」的聲音四起,提醒了網路公民,在虛擬的世界中金錢的交易還是免不了的課題。但已習慣免費的網路公民,難道就會因網路泡沫化的現象,而認真交易起來了嗎?

最初的網路是從美國開始崛起的,由於是英語系國家,加上大多數國家又以英文為第二外語,使得免費內容成為最初的市場競爭策略,甚至免費都未必是價格的底線。中文市場為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市場,因此台灣最初的網路模式也都是以美式為主。但隨著網路泡沫化,加上許多美國網站如Yahoo、華爾街日報等都改以收費方式為主,台灣PChome、udndata也相繼有收費方式的服務,網路公民真的就能順應此潮流與趨勢,為網路帶來希望嗎?

還記得早期的有線電視也是採用不收費的方式,多頻道的內容選擇與不同的頻道類型,使我們從單一邁向多元。隨著有線電視的普及,家中加裝有線電視的民眾也日趨增加時,有線電視開始收費了!它形成每位觀眾所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習慣觀看有線電視所提供的頻道與節目,於是有線電視便進入家中,成為每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同理網際網路亦會獲得相同的結果,只是時間的長短與網路公民的問題。畢竟網際網路不同於電視媒體,但他們所提供的娛樂與資訊卻是一樣的。電視觀眾所涵蓋的觀眾群較廣,小至幼兒大至老年人,觀眾特性也千羅萬象;網路上的消費者便不具此多元性,但也因為如此較易培養網路公民素質。

根據Jupiter
Communication
最新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在其網路使用者的五大年齡分區中顯示,雖然65歲以上的銀髮族使用人口只佔了全部的的3.5%,但預測銀髮族將在五年內的使用量將超過職場的使用人口。
另外根據預測,2005年50歲以上人口上網比例將達使用人口的26%,其使用人口將與35-49歲的人口相差無幾。換句話說35歲以上人口的上網率將佔網路使用人口的一半以上。上我們得知網路人口正在逐年在增加中,人口特質也有其變化,因此該如何培養網路公民素質遂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