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AI快速發展,媒體與科技平台之間的利益衝突日益凸顯。美國知名出版集團潘世奇媒體(Penske Media Group)12日正式對Google提起訴訟,指控其AI摘要功能未經授權擷取新聞內容,嚴重衝擊網站流量與營收。由於這是美國主要出版商首次針對Google AI摘要功能採取法律行動,也被視為產業關注的指標性案例。
潘世奇媒體旗下擁有《滾石》(Rolling Stone)、《告示牌》(Billboard)及《綜藝》(Variety)等多家知名刊物。根據路透報導,訴狀指出Google憑藉在美國搜尋市場近九成的佔有率,未經同意即使用潘世奇媒體旗下的新聞內容,並生成AI摘要。此外,潘世奇媒體也指控Google迫使媒體接受不平等條款,若媒體希望網站能出現在Google搜尋結果中,就必須同意內容被納入AI摘要。潘世奇認為,這種做法等同以壟斷地位施壓,卻不支付任何授權費用,對出版商極為不利。
訴狀中也進一步揭露具體影響的相關數據,潘世奇媒體指出,目前約有兩成透過Google搜尋連結至其網站的結果會顯示AI摘要,這些摘要直接引用內容卻未有效導引點擊,導致流量持續下滑。自2024年底高峰以來,流量已減少超過三分之一,分潤收益亦受到顯著衝擊。潘世奇媒體強調,如果阻止Google抓取內容,將自斷曝光管道;但若任Google使用,又會進一步壓縮流量與廣告收入,使媒體陷入兩難局面,甚至可能動搖獨立新聞的商業模式。
對此,Google發言人José Castañeda則反駁,表示AI摘要能提升使用者體驗,並將流量導向更多元的網站。《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Google強調AI摘要所帶來的點擊「品質更高」,能延長用戶停留時間,而且現行AI模式會附上來源連結,並與部分媒體合作以確保內容來源透明。Google認為,AI摘要有助於讓更多內容被發現,而非削弱新聞價值。
▪ 潘世奇媒體怒斥AI摘要搶流量,Google反稱摘要可以導流並提高點擊品質。(圖/pexels)
目前訴訟的文件顯示,潘世奇媒體要求法院對Google頒布永久禁令,並索取未公開金額的賠償。而這回參與訴訟的包含潘世奇媒體旗下共13家刊物,顯示出版商在生成式AI時代積極尋求法律途徑捍衛內容價值。
事實上,這並非媒體首度對AI公司展開法律行動。先前《紐約時報》已控告OpenAI與微軟,《華爾街日報》及《紐約郵報》則控告AI搜尋公司Perplexity。不過已有部分科技公司選擇簽訂授權協議,例如新聞集團與OpenAI合作,亞馬遜也與《紐約時報》達成授權。相較之下,Google至今尚未與任何出版商簽署協議,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外界認為,這起官司將不僅關乎Google與潘世奇媒體的糾紛,更可能成為AI與新聞產業博弈的關鍵判例,牽動未來數位內容的授權模式與媒體生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