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場可以說因為各種不確定性,導致消費信心下降,這其中跟國際趨勢、政治議題、房市、股市、匯率等等都息息相關,誰都沒有想到2025年的市場會如此艱困,但你仔細去看,特別是台灣,新品牌新開幕價格其實也不便宜,很多一次性嚐鮮的高價料理、甜點等仍然大排長龍,甚至衍伸出全新的黃牛經濟,就為了那一口甜甜圈、那個吃到飽的訂位,你說大家真的沒錢嗎?也不是,大家還是很有錢,只是更願意想花在立即享樂的需求上。
所有要等的東西,不是立即見效、立即快樂、立即有感的商品都面臨挑戰,昂貴的美妝品,投資需求,種種只要有長期時間成本的,都被消費者優先淘汰掉,你甚至可以感覺到台灣美洲都有大型演唱會,過去只有台北,現在高雄也常常都有,而且同一天可能有很多場演唱會,演唱會的門票便宜嗎?也不見得,但買得到2小時到3小時的快樂。
零售業消費品又該何去何從?有信仰的人自然會持續購買著,而非死忠消費者,可以說越來越難打動,划算、便宜、高CP值、特賣會、品牌日、品牌週,買一送一等,當消費者不覺得需要的同時,1元都嫌貴,但當消費者想要的時候上萬元的香水也都願意購買!如何在需要、想要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成為各品牌的行銷考驗。
然而,最佳解還沒有出來,品牌公司都需要生存,在疫情期間因為線上串流的盛行,市場開始誕生全新的訂閱制的商品,從各大線上影音平台為靈感,每個月固定扣款,享有平台免費觀看,平台目標都是在衝刺訂閱數,用以提高每月的營業額,如此一來就可以在既有的固定營收下,每個月再創造更多又更多的收入。
其他品牌開始嗅得這樣的營業模式,紛紛開始推出各種綁定消費者信用卡的商品,透過訂閱制的方式,來穩健每個月營業收入,這個訂閱制可能每個月一杯咖啡的費用,一個月50元,一個月100元,甚至是一個月399、888、499、999、1888等都有,金額取決於所販售的每個月商品期待價值,然後再透過提供服務來家商顧客滿意度、忠誠度,行銷不再只是一次性的消費,=是透過長期穩健的品牌服務商品內容提供,來換得全新的消費者忠誠,市場的行銷生態正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