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買過年福袋了嗎? 從「福袋心理學」觀察消費現象

記者/陳淯萱


適逢過年時節,除了領紅包以外,許多人也會買過年福袋沾沾喜氣,自福袋從日本傳進台灣,其銷售量是每年上升,除了各大百貨業者推出新年福袋以外,四大超商也不斷增加福袋數量,以應需求,過年買福袋的風氣在近年變得非常盛行。

以全家為例,其今年福袋銷售量高達100萬份,其中第一波福袋開賣不到一個月隨即售完,第二波也在兩週內銷售一空,全家於2015年第一次販售15萬份福袋,相較今年的100萬份,銷售數量成長6倍之多。零售業者推出季節性福袋可以提升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因為親朋好友們皆購買福袋,相互比較內容後,達到創造話題之效,也有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開箱文,間接促成口碑行銷

■全家推出的第二波祥虎福袋(圖截自/全家官網

民眾熱愛福袋的心態其實能從「福袋心理學」解析。首先,福袋內容物皆為「一定用得上」的物品,不論是超商福袋販售的零食、日用品,或是航空業的機票,且若消費者知道內容有自己喜歡的物品,購買意願將提升不少;第二點為用「小金額」換「大禮物」,消費者抱持著期望抽到電子產品、家電、名車等大獎的心態,享受拆封時的期待感,即便沒抽到大獎,內容物也是日常消耗品,不會有損失之感。

福袋的出現,替年節多增了一份樂趣和期待感,隨著福袋買氣漸旺,建構出一種過年儀式感,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烤肉的習俗一樣,儘管現代人在過年時已較少遵循傳統習俗如祭祖、守歲等活動,但福袋的出現,給了我們另一種可和親友們交流並營造熱鬧氛圍的滿足感。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