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機車直直撞 移動方式新改革

記者/賴瓊淑

為減少碳排放量,各國政府皆致力推行綠色運輸系統,捷運、公車、輕軌等大眾交通工具建設越來越密集。儘管如此仍有許多路線需要倚靠汽車或機車代步,以縮短移動上所耗費的時間。從共享單車Ubike到共乘汽車Uber的興起,無不是為解決使用者移動上的問題,並降低浪費、減少污染,也使共享交通越發多元且蓬勃發展。

共享交通搭什麼?翻轉移動工具舊觀念

隨著國人環保意識抬頭,綠色運輸也順勢崛起,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的搭乘人數日益提升。去年雙北聯合推出捷運月票制度深受消費者青睞,每月維持超過20萬有效持卡量,由此可見大台北地區仰賴月票的優惠與大眾運輸的便利性。而共享交通則補足大眾交通不足之處,業主推出共享單車、共享汽車與共享機車,美國Bird更推出共享電動滑板服務,翻轉過去傳統移動工具的舊觀念。

▪︎ 未來只要透過手機APP即可串連各種運輸工具,讓使用者於交通轉乘的最後一哩路更方便。(截圖自/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國際運輸論壇官網)

根據Ipsos益普索市場研究於2017年的研究調查指出,消費者不曾使用共享汽車的主因,有40%是由於不熟悉汽車共享服務內容,也有36%的消費者會擔心車輛的可用性以及不容易取得汽車共享車輛。這兩個原因將隨著汽車共享服務持續地發展而有所改善。綜觀未來市場趨勢,德國交通轉型智庫 Agora Verkehrswende 執行長霍厚德(Christian Hochfeld)認為,交通轉型現在才開始,未來消費者將能透過手機APP進一步整合各種交通工具,從路上隨處可見的計程車、巴士到大眾運輸工具捷運、火車、共享汽車等。

2017 年底國際運輸論壇(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以芬蘭赫爾辛基交通背景為模擬並試驗的報告更指出,若以共享計程車跟可預訂的彈性巴士取代現階段的運輸工具,只需有4%的私家車數量就足以提供大都會區的運輸需求。不僅得以讓二氧化碳減少 34%,塞車降低 37%,原本停車的空間都可以釋放出來做其他使用。

沒車等於沒有腳?機車閒置時間平均超過23小時

台灣擁有私人機車的比例非常高,根據交通部統計,隨著捷運、公車佈建的密度越來越高,機車登記的數量仍不斷攀升。2018年機車登記量比2017年多出7萬6910輛,比1988年增加了218.3%。然而,根據政府開放資料「2016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資料」,台灣機車一天的平均使用時間只有53.8分鐘,平均有超過23小時處於閒置狀態,其中使用中的機車車齡超過10年的機車佔比高達45.9%。

▪︎ 台灣企業致力推行共享機車,除了降低碳排放,更減少閒置機車,讓空間與時間能更有效率地應用。(截圖自/WeMo Scooter官網)

因此,提倡「租借勝於擁有」的共享機車,成為了當前台灣走向綠色運輸的新選項。WeMo Scooter 執行長吳昕霈指出,一台共享機車至少可以取代30台燃油機車。他強調,現在消費者也改變過去的舊有觀念,逐漸認同交通工具需具備共享、便利才是重要的特性,透過「以租代買」的方式,讓路上的機車變少一點,不僅更加環保,也能提高其他空間與時間的利用。

在推動綠能發展的同時,國內外企業也因應趨勢推出全新商業模式,台灣除了WeMo Scooter、iRent租車之外,近期Gogoro也插旗桃園推出電動車共享服務。企業盡力改變過去沒有車等於沒有腳的概念,而未來共享機車將會如何翻轉交通運輸產業,值得各界持續關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