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永遠不會單獨發生

記者/張舒婷

「技術與人才的組合引發創新;而發明和洞察也跟著帶出創新來,創新其實是不會單獨發生的。」IBM現任CEO帕米沙諾(Samuel J. Palmisano)在今年度的企業領袖論壇(Business Leadership Forum)如此發言。

帕米沙諾原本欲強調的意思是:現今電晶體產業熱門至極,未來電晶體的應用(比方說FRID,無線設頻裝置)將會無所不在。在這樣的時代中,企業生存之道不外乎是降低成本、活用科技在產品開發和客戶服務上進行創新。此外,未來將會是人才濟濟的局面,光看中國和印度就好,他們一年就可以培養出100萬名工程師進入就業市場,所以未來是人才永不嫌多的。

他的邏輯一點都沒錯。我們可以這麼解讀:電晶體的應用是「技術」的進步,加上與日俱增的「人才」,這兩方面本身就都是一種科技進步、資訊流通與教育普及的「創新」產物;有了技術和人才,當然就會有更多潛力去進行更好的「發明」和「洞察」,帶出更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如此看來,「創新不會單獨發生」這句話是無庸置疑的。

拿這句話來審視現有的創新服務和應用吧!不得不承認:許多創新的誕生和「網路普及」、「科技進步」息息相關,Twitter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Twitter由美國人朵塞和史東創辦,是一種結合「即時通訊」與「生活紀錄」的網路服務,只要申請一個免費帳號,就可自行擁有一個空間。它能表達的文字內容遠比即時通、MSN的暱稱多,但也不必像一般blog一樣連篇累牘地書寫,僅能讓使用者輸入140個半型文字、65個全型文字,它在許多人心目中是簡單好用的,因為有了Twitter後,不擅長高談闊論的網友們不必迎合部落格的設計,也能發表字數有限的訊息、享受表達自我的樂趣。

緊接著,有人嗅到「輕薄短小」的Twitter擁有的商機了,許多政治人物、商業人士利用Twitter傳播消息、打響知名度,知名新聞媒體BBCCNN也透過它發佈新聞,更多業者開始思考:若能做好網站與手機的互通技術,就能讓愛好使用簡訊的眾多用戶加入Twitter的網絡中,它也更具備創造豐厚收入的潛力。

Twitter確實是一項特別的創新應用,而且它確實也不是單獨發生的,如果一開始就沒有blog,可能也不會有Twitter,因為blog是為了照顧眾多網友們表情達意、書寫自我的需求而出現,Twitter則是奠基於這份需求,將之更細分、更深化。當然,主要還是拜網路媒體所賜,若沒有網路,不管是blog或Twitter大概都不會存在。

其實,這句話運用在企業管理上也是可行的。以帕米沙諾執掌的IBM為例,過往IBM的模式是:全球十幾個國家有「小IBMs」,各有自己的人力資源、供應鏈、後勤支援系統、財務單位,甚至有自己的製造工廠和研發單位,當時這是最有效率、最能貼近當地市場需求、最直接運用當地資源的做法。不過現在情勢已經不一樣,擷取每個地區的專長和優勢來進行分工成為主流,以目前IBM亞太區為例,IBM將人力資源中心設在菲律賓、會計中心在馬來西亞、採購中心設在大陸、客服系統和技術研發中心則落在台灣,這麼安排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擅用每個國家的不同特色,進而創造更驚人的效益。

情勢扭轉的關鍵是什麼?仍然是一項項的創新。首先還是不能不提到網路這個全球性的商業平台,這個廣大的通路將全世界的資訊連接起來,誠如帕米沙諾所言:「所有的技術和人才都可透過網路就接觸到,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當然,電腦科技的進步也是原因之一,電腦擁有的絕佳運算能力讓我們能有條不紊地處理龐雜的資訊。日新月異的「電腦技術」和「網路媒體」,讓IBM得以迅速接觸到世界各地的資訊變化,掌握各地優勢,並注意到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中歐)的人才,聘用世界各地人才時也更為便捷。IBM的創新模式也不是單獨發生的,而是串聯起帕米沙諾強調的「網路」、「技術」、「人才」後才有的產物。

既然如此,那麼「永不單獨發生的創新」究竟能給予電子商務的發展什麼啟示?答案是「整合」。比方說,當你想要深耕於某一項創新科技的應用時,想想它的創新動機是什麼?它真的滿足了所有它想滿足的人了嗎?如果有「漏網之魚」,也許我們可以帶動另一項創新(就像Twitter滿足了另一群自我展現需求不同的網友);或者,當你挖空心思想著怎麼活用虛擬通路時,別忘了或許可以結合傳統的實體通路……創新不但不會單獨發生,也沒有所謂的盡頭,端賴發想者是不是能洞察市場的變化和人性之需求,進而加以運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