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決定網站上的瀏覽數量?

記者/許芝瑄

到底九月份有多少人瀏覽Style.com(國外知名品牌Vogue和M雜誌的網站)?是42萬?或是49萬?還是180萬人次?答案可能是其中之一,可能以上皆是,但更可能是以上皆非。此網站由Conde Nast所擁有,而Ralph Lauren也在此網站上放廣告。Conde Nast的內部計算為180晚萬人次,遠超過ComScore(421,000)或Nielsen/NetRatings(497,000)等調查公司的數目,然而瀏覽量卻是廣告商的憑據,且是獲利的來源。

Gian M. Fulgoni,ComScore的董事長表示,對網站擁有者來說,獲利的方式就是,盡可能讓瀏覽者看起來很多。這樣的闡述也從CNN.com和Forbes.com的說明中證實,Forbes.com的執行長Mr. Spanfeller說,我們網站的瀏覽人數,偶爾是與真實沒有關連的。因此,瀏覽量計算方式的準確性及公正性,將影響的廣告的市場。

瀏覽量計算組織 ComScore和 Nielsen/NetRatings,都是追蹤網路使用者中具代表性的小樣本,在運用它的工具推測網站瀏覽者的總量。然而小樣本的運用方式卻有些爭議,如:範圍如何界定、缺乏校園或特殊族群的代表性,從小樣本得到的結果反映你所選擇的。而網站的生產者則是直接記錄使用者是何時何地瀏覽,因此有較高的準確性。但,即使如此,就記錄確實的瀏覽量嗎?廣告商和網站生產者的使用者數量爭議,是會持續下去的。

媒體收視率組織(Media Rating Council),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ComScore和 Nielsen/NetRatings合作,推動沒有利益介入的調查系統,提供更可表示全體的小樣本。此外,也發展更多的測量方式。但微軟數位廣告部的全球貿易市場主管 Stephen Kim說,更多的研發者固著在處理更多的測量方式。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