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原生性新聞網站的獲利模式

  特約撰稿/林龍生

在網路上提供新聞內容的網站中,沒有傳統媒體作靠山的原生性網站在經營獲利模式上經常受到關注。由於會員的選擇性與議價能力都很高,網站內容很難收費;而業界間的激烈競爭、進入障礙低,使得多數的原生性網站都呈現虧損或低獲利的情形。不過從國外業者的發展過程與財務表現,我們似乎也可以歸納出一些經營的方向。

以最近大舉進軍亞洲的CNET來說,根據1998年年報,CNET的營收是五千六百萬美金,其中87%來自CNET Online網路部門、13%來自電視部門。獲利情況則是電視部門損益兩平、而網路部門毛利賺了二千六百萬美金。1997年的情況也是類似,電視部門營收七百一十萬、獲利二十五萬、毛利率4%;網路部門營收則是四千九百四十萬、獲利二千三百三十萬、毛利率達47%。誠如CNET國際總監與台灣業者分享美國經營經驗時所說,CNET以資訊中間商的角色,提供資訊導引消費者找到適合的商品,主要利潤是來自網路廣告與導引(lead)網友至商家的購物頁面。

另一方面,在1998年十月被經營展示會議廠商Penton
Media收購的Mecklermedia,也是一個報導網路科技等相關消息的網站。以1998年中報表來看,Mecklermedia也是有營業獲利的,但是結構卻大不相同。截至1998年六月底為止的九個月裡,Mecklermedia約有五千萬美金的營收,舉辦展覽會議活動收入佔72%19%來自印刷部門,網站部份則是不賺不賠。與1997年同期相比,展覽活動收入成長了35%、而印刷部門卻衰退35%。再進一步分析獲利情形,在二千三百六十萬的毛利中,85%來自展覽會議活動收入;以毛利率而言,也是展覽活動的55%高於網站部門的45%。對Mecklermedia而言,印刷媒體和網站部門像是繞著展示活動這個獲利中心運行的衛星一樣,用來吸引讀者對各項活動訊息的注意。

CNETMecklermedia的對比是個有趣的例子。兩者當時都是獲利狀態,而一個繼續獨立存在、而另一個則是與人合併。事實上,CNET也積極將自己朝專業的資訊仲介商轉型,並帶入電子商務的營收,同時經由出售Snap百分之六十的股權給NBC,來達成與傳統媒體的策略聯盟。對於只出現在網路上的原生性網站而言,瞭解自身的優勢,採行最有獲利潛力的經營模式,似乎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