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時代來臨 網路銀行服務更佔優勢

記者/江嘉軒

以往的網路銀行功能,大多著重在查詢帳戶狀況,線上轉帳等交易,然而現代人有各式各樣的投資理財工具,投資人在過去必須逐項檢視自己的獲利狀況,並自行結算目前的投資組合是否有最大獲利。在金控公司成立後,因為各式產品被納入網路銀行可操作的範圍,使得網路銀行的好處更加浮現。

自從兩年前金融控股公司法實施,國內的金融產業歷經一段整併的時期,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大的改變在於各類金融商品的整合銷售,依照金控法的規定,金控公司的經營業務內容除了傳統銀行的存放款業務外,還包括票券金融、信用卡、信託、保險、證券、期貨、創業投資等。

我們以榮獲「e-21金網獎」優質獎的荷銀投資理財網為例。由於帳戶整合,現在只要登入網路銀行,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有投資的現值,並且透過SSL線上交易的技術,能夠直接進行資產的配置,達到最大效率。同時銀行會依照個人需求,提供線上理財服務,例如在學階段的投資策略,與退休前的準備就有很大的不同。

國外的網路銀行近年來推展快速,依照Ipsos-Reid調查訪問全球12個國家的網路使用者,在使用者當中,有37%曾使用網路銀行的服務,在1999年時僅有17%,這三年來網路使用者使用網路銀行的比率成長1.2倍之多。調查機構comScore,2002年的報告指出,在美國網路使用者中,有將近20%是屬於活躍的網路銀行用戶。

反觀國內的狀況,根據ACNielsen Online調查指出,台灣有170萬人使用網路銀行服務,
而尚有近300萬網友躍躍欲試,其中又以女性利用網路理財的比例不到30%,一般認為是由於保守的投資性格,影響女性無法接受新的交易模式,而最大障礙就是來自交易的安全性考量。

目前的網路交易安全機制,大致有SSLSET、PKI三種。根據財政部的相關法令及安控措施規定,網路銀行必須採用高標準的安控機制,以符合網路交易面之安全需求,如資料之隱密性、完整性、來源之辨識性、資料不可重複性及交易不可否認性。然而上述三種交易認證機制,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卻與安全性呈現反比,例如最常用來進行小額付款的SSL機制,在安全性上就大大不如需要金鑰的SET。因此,如何提升網路銀行的交易安全,將是其拓展客戶的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