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伯方
行動通信產業目前隨著業者競爭激烈導致費率下降、普及率提高因而用戶成長趨緩,目前使用者平均營收貢獻度(ARPU)在語音方面有逐漸下滑的趨勢。而SMS的異軍突起,被稱為第二代行動電話GSM的殺手級應用,目前業者多把營收的動力轉向資料傳輸服務。而UMTS預估,2004年的通訊市場收入中,簡單通話將只佔3G業者營收的35%,而其他收入則來自其他資料通訊加值服務(Value
Added Service,VAS)。而行動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資訊服務VAS分類項目。
LBS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提供系統有關使用者的地理位置資訊,而相關應用也就應運而生。LBS有三個重要的特性:
- Location 定位化
- Personal 個人化
- Time 即時性
經由這三個加值的維度維度,可以構成一個加值服務的三度空間,每一個向度都可以產生不同的價值。以公車時刻表的服務為例,如果我們在網路上可以取得一份各個班次的時刻表,那並沒有價值。但是如果可以取得經過目前我所在地點以及到達地點的公車路線時刻,那就增加了個人化的價值。若是可以取得下一班經過我附近的最短路線時刻,那就滿足了三個維度的加值服務。服務的項目主要可以分類為:
一、 追蹤服務 Tracking Services:例如許多業者的老人追蹤服務、緊急救援服務。
二、 當地化服務 Loc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例如根據地理位置提供當地化的生活資訊,目前各家業者多有提供。
三、 娛樂服務 Fun and Entertainment:例如中華電信的行動配對服務。
四、 其他服務以及服務提供者的工具 Miscellaneous services and service provider tools:例如許多公司提供的車隊定位服務、資產定位服務。
在Gravitate Inc.的白皮書中,將LBS的演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使用者必須自己輸入位置資訊以取得相關地理位置服務。第二個階段就像現在利用基地台時間差定位的技術一樣,即使是利用cell-id定位,也只有100~200公尺的準確度,較難符合複雜應用的需求。而第三階段的LBS,除了準確度的提升,系統也必須能夠自動針對使用者目前位置提供資訊或者發出警告。
在未來的展望方面,使用者端的行動定位服務(GPS)應促進手持設備的容量加大以放進更多資訊外、增加更多地圖細節。而網路端(也就是利用基地台定位的方式,包括GSM、PHS或者3G),應該加強middle
ware的應用,發展適合service provider生存開發服務的商務模型,並且讓地理位置資訊可以成為行動設備程式平台一項易於取得的資訊(當然在使用者願意提供的前提下),促進行銷上的應用。
行動定位服務的重點在於提供了系統有關地理位置的資訊,但是業者不會因為這項資訊而收到任何利潤。重點在於如何利用地理資訊位置來創造價值,而本文所提及的三個維度可以提供想要思考有關行動定位服務的人一個方向。想像中未來的科幻場景正在逐步實現,但是要實現這些夢想則需要Service
Provider以及Mobile Operator的通力合作才能夠創造一個足夠獲利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