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體勳
旅遊網站近年來已經漸漸邁入了穩定成長期,對旅遊網站而言,如果能夠突破困境,順利的將旅遊網站導向讓更多消費者接受並使用,則是旅遊網站未來將面對的問題。在財團搶進線上旅遊市場下,現有實體通路旅遊社自然不甘落後,但論起旅遊網站市場可非一蹴可幾,沒有科技技術與票務、房務等作基礎,在一時之間很難成氣候,畢竟旅行社設置網站多數還是擺脫不了包袱,像是票務代理等壓力,或團體成行壓力等。若只想要快速獲利卻沒有建構完備的服務體系,是無法累積忠誠度高的顧客,尤其是在網路世界中,顧客來來去去轉換成本如此低,唯有靠良好的顧客服務,獲得顧客的真正信任與信賴,這樣才會真正成功。
去年國內市場,受到疫情影響的旅遊業版圖已重整。雖然台灣旅遊市場今年業績平均衰退二成,規模約為五千億元,然根據MIC的市場資料顯示,旅遊電子商市佔率雖僅二.四%,但業績依然有三成以上的成長,過去的年平均成長率也達六○%以上,網路旅遊市場未來五年預計每年將有五○%以上的成長率,約可佔市場總額一 ○%以上,市場潛力令人充滿期待更有待開發。專家預測,未來將呈現由五個以內品牌所盤據的寡占現象,且強弱分明,因此國內網路旅遊業者正積極搶食網路旅遊市場的大餅,是頗被看好的網路業務。
加上電子商務具有方便、即時、安全等特性,未來將逐漸取代傳統的旅遊行銷通路。過去三年,百花爭鳴的旅遊商務網站在殘酷的競爭後,存活下來的多有財團背後的支持;未來,台灣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則呈現以商品各自區隔與寡占市場。國內的旅遊網站市場概況,多數開始都以機票為主,最先是易飛網因有國內機票票源的優勢,以低價位的國內機票打開網站知名度,之後成立的易遊網則是以國內飯店預訂、國民旅遊吸引消費族群;錸捷Ezibon旅遊網則主攻海外旅遊市場,以套裝旅遊產品為主要商品定位,並創下快速成長及短期間創造獲利的佳績,尤其,在今年SARS期間就已轉虧為盈,說明線上旅遊市場已經成熟。
回歸至原點,旅遊是一種與『人』息息相關的產業,人類嚮往旅行是一種夢想的實現,藉由社群論壇裡相互傳遞的消費經驗與討論,都透露出顧客最終對服務品質的要求,認為不良的品質往往壞了整個旅程。對旅遊產業而言,線上旅遊趨向競價運作的模式是否會影響到實體旅遊業行情,或間接影響了對服務品質的投資,都是業者們所擔心的問題。能否成功將旅遊業引入網路通道來獲得雙嬴,而非雙端角力拉扯而分散效益,都是線上旅遊經營生態需要平衡的問題。而對於消費者而言,線上旅遊除了推出價格戰外,服務訴求與消費者口碑都是使用忠誠度的最佳指標,網路商務雖是「沒有人」的服務產業,但與人相關的傳統產業相結合,就應更留意流暢的接軌,在口碑中建立良好的信譽,才有機會成就真正具利潤的電子商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