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內容付費實例:WSJ.com

記者/陳玫霖

當網際網路剛剛興起時,許多企業都樂觀的以為只要架設個網站,就會發揮廣告看板的功效,吸引源源不絕的客源。直到網路夢所堆起的美麗泡沫破滅,業者才學到:網站的架設只是技術面的基礎,真正的獲利還是來自於企業如何成功的利用網站做行銷策略。

殘酷的是,現階段從網際網路市場獲利的公司遠比傳統產業來的少。雖然如此,但仍有許多人看準網路商機未來發展的潛(錢)力,想辦法發展出新的經營模式,希望殺出這片愁雲慘霧。而網路內容提供者試圖以收取訂閱費創造利潤就可視為一例。可惜截至目前為止,以收取訂閱費為經營模式而成功者,只有色情網站和證券投顧公司。但如今又多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華爾街日報(WSJ.com)。

除了原本提供的網路新聞服務,華爾街日報針對訂閱者所提供的額外服務還包括最近30天的華爾街日報的新聞檢索、以及其他的專欄。此外,更提供與其他結盟網站合作的資料庫:如由Morningstar提供的市場研究報告、The
Industry Standard
提供的網路經濟資料。而其收費方式則是委託Qpass採用cost-effective
micropayment
付費機制,分成單日(每日1.95美元)與整年(每年59美元)兩種付費方式,只要使用者輸入信用卡號後,就可享受上述服務並直接連結到相關結盟網站。美中不足的是,這些服務中並不包括個人化的華爾街日報與免費電子信箱服務。

華爾街日報曾針對明日報結束營運一事指出,網路媒體除了廣告之外,更要有自己的獲利方式;言猶在耳,華爾街日報卻也宣布了將在四月裁員的消息。究竟已經習慣了「使用者不付費」的網路使用者,在面對網路內容收費制度時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呢?而對網路業者而言,這是否會是一條成功的商業模式呢?就讓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