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服務市場行動新思維

記者/郭昭琪

金融業競爭愈來愈激烈,銀行「實體分行」的設立在市場趨於飽和及成本考量下,發展速度有減緩趨勢。而在追求快速及便利的現代社會中,設立「虛擬銀行」成為各銀行競相發展的目標,其中包括了電話銀行、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等。

以目前而言,雖然電話銀行及網路銀行已經比過去的實體銀行還要便利,但行動銀行在便利性上更勝一籌,只要消費者手中持有手機,就可以執行各項銀行服務或是交易。除此之外,行動銀行也具有「即時性」的優勢,消費者利用手機可以進行包括查詢、轉帳、繳納公共事務費用等服務;而行動銀行與一般電話銀行的差別在於用戶不必持聽筒,只要透過手機上的銀幕選擇銀行、或是輸入資料,就可以進行銀行的交易。

而就安全性而言,目前行動銀行的安全性較網路銀行還高,由於行動電話的訊息本身具有亂碼設計,並且是藉由行動電話的基地台傳送,即使截收到了行動電話的訊號,也必須先將亂碼還原,就算破解了亂碼,也還有銀行端的保密設計必須破解,等於是雙重的保護,因此就安全性來說,行動銀行的安全性比起網路銀行還要高。

行動銀行另一項特色則是具有雙向溝通的特性,銀行端可透過訊息傳送,提醒客戶活動訊息或者是異常現象,例如逾期繳款、存款不足、或是促銷活動等,避免客戶因為上述因素而遭受損失。

目前多數行動銀行的建置是採行「用戶識別模組發展工具」(SIM
Tool Kit,簡稱STK),這項技術是在用戶手機的晶片卡上,植入行動銀行交易所需的軟體,之後客戶只要在手機上點選項目即可發送訊息以進行金融服務。除了STK技術之外,亦有行動銀行是採行WAP技術;相較而言,由於STK機制具備安全控管功能,可進行轉帳類型的交易,因此如台新銀行等採用STK機制進入行動銀行的市場的銀行明顯較具企圖心,試圖在產品生命週期之初期搶攻用戶;而WAP機制則因為安全性較低,部分推出WAP行動銀行的業者仍將服務範圍限制於查詢類的交易,較偏向測試市場,以等待整體環境進一步明朗化。

台灣的行動金融市場才剛起步,行動銀行要能在情勢不甚明朗的電子商務市場取得立足之地,還必須快速將以往所累積的公信力與客戶關係,轉換成切入行動化與電子商務背後金流機制的利基,審慎去思考銀行的差異化營運策略才是生存之道。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