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全球夯 難以抵擋的加密貨幣浪潮

記者/高銘檀

自化名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的神秘黑客首次提出比特幣(bitcoin)概念,並進行首次挖礦 (bitcoin mining) 以來,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既以其去中心化、分散式的特點備受業界追捧。現如今,全球市場上已呈現多種加密貨幣相互混戰的態勢,從2013年開始,各類加密貨幣交易卻陸續出現大幅波動,相關加密貨幣劫持(Cryotojacking)事件更是層出不窮,這種快速的變化引起了各國政府監管的關注,也使得加密貨幣的未來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迷霧尋蹤 揭開加密貨幣的真面目

談到加密貨幣,許多民眾對於價格漲勢驚人的比特幣最為熟悉,但從全球市場來看,當前的加密貨幣種類已逾1300種,且以每週誕生數十種新型加密貨幣的速度持續擴張,令許多金融專家眼花撩亂。根據Coinmarketcap網站顯示,除了比特幣之外,以太幣 (Ethereum)、瑞波幣 (Ripple)、比特幣現金 (Bitcoin Cash) 和萊特幣 (Litecoin) 亦在單日交易額前五名的行列。此外,台灣藝人麻吉大哥黃立成繼創辦17直播後,也推出了社交區塊鏈項目「秘銀」(Mithril) 及其專屬的秘銀幣 (MITH),試圖藉此回饋內容生產者的相應貢獻。

 ■ CoinMarketCap每日實時更新全球排名前十的加密貨幣動態。(截圖自/CoinMarketCap

作為一種虛擬的「電子現金」,加密貨幣的執行機制無需中央銀行、政府和企業的支援或信用擔保,而是依賴對等網路中種子檔案(設定)達成的網路協定。其本質是利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並對交易單位進行控制,而區塊鏈 (Block Chain) 技術則使其去中心化、分散式的特點被完整體現,理論上可確保其貨幣總量無法被人隨意操縱,進而避免通貨膨脹的產生。

具體來說,用戶先在相關平台創建新交易,通過密鑰 (Key) 完成簽名加密,以證明所有權和確保內容不被篡改,隨即該交易在加密貨幣網路內傳播,鄰近節點會接收並加以驗證後再次重複前述動作,直至其被大部分節點所接收,且新的區塊一旦加入到區塊鏈中就不會再被移走。這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稍嫌緩慢,因而有許多業內人士會以此挖掘不同硬體之間的計算能力。

有鑒於加密貨幣具備的上述特性及優點,相關產業也因此發生改變。從專注於礦機研發和銷售的挖礦機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在中國大陆異軍突起,到電子產品代工龍頭富士康首次與以色列創新公司Sirin Labs合作,代工生產其全球首款真正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智慧手機Finney,一個以加密貨幣為核心的未來經濟,正在默默展開。

毒藥或解藥 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態度兩極

儘管加密貨幣所能創造的價值巨大,但其潛在的隱患也不容忽視。除了有不法分子利用加密貨幣從事洗錢犯罪,近年來加密貨幣劫持事件也不斷增多,駭客往往採取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 (DDoS),先竊取用戶的密鑰,再以用戶的名義透過區塊鏈機制將錢轉出。

2015年,美國區塊鏈項目The DAO在短時間內募集了價值高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億)的以太幣,最終卻由於駭客利用代碼漏洞進行盜取,使得項目被迫終止運行。今年1月26日,日本最大數字貨幣交易機構之一的Coincheck亦損失高達5.3億美元(約新台幣155億元)的新經幣 (NEM),成為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失竊案。網路安全公司Imperva最近公佈的報告指出,香港、美國、德國、菲律賓、中國大陸和台灣依序為在網路層面遭受攻擊的前六名。

為了徹底杜絕加密貨幣投資者處於保護真空狀態的現狀,中國大陸和韓國選擇公開禁止虛擬貨幣首次公開募資 (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並勒令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停業,但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卻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甚至有本分國家已率先實現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合法化管理,為20國集團(G20)制訂政策建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 (FSB),此前更是直接拒絕部分會員國對加密貨幣施加規範的要求。無論各方態度如何,採取什麼措施才能既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力度,又避免過度扼殺金融服務與商品的創新活力,其已成為各國在現階段面臨的共同難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