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AI面面觀 啟動未來教育新模式

記者/林子筠

人工智慧 (AI) 是近年的熱門議題,不僅各大企業爭先研究相關技術,各國也重視國內的AI產業,希望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除了著重應用在商業、醫療等領域外,AI也正在改變未來教育的模式,不僅顛覆傳統的教學方式,實現受教者的個人化學習,同時也挑戰教師與教育組織之間的角色,不少學校紛紛導入AI教材及產學合作計畫,培養未來科技人才。

顛覆傳統教育 打造個人學習計畫

根據EdWeek Market Brief的訪查報告指出,美國眾多學區中的教育決策者偏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模式,希望能從學生的學習歷程紀錄,了解其能力、喜好與學習風格等,並根據學生需求來調整教學方法。在近兩年來,人工智慧應用上投入較多的是「適性學習系統」(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系統會隨時儲存學習者的歷程記錄,分析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依此提供符合的教材或習題,並給予合適的反饋,以提升學習動機與效果。

■全球領先的自適應學習平台Knewton,能根據使用者的學習特點和使用習慣即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果。(截圖自/Knewton

此方式主張將學習主導權交還給學生,系統能提供學生最適當的主修與選課建議,學生不必等待教學者,24小時都能自主學習,進度也能自行調整,不用擔心落後他人而覺得沒面子。反之,教學者也能減輕準備教材與評量的負擔,有較多精力投入到個別學生身上;學校也可以用機器學習建立預警機制,讓老師提早介入幫助有退學危機的學生。透過資料的分析與運用,人工智慧打造以受教者需求為主的系統,讓學習走向「教育即服務」(Education As A Service)。

企業聯手學校 培養AI新星

知名研究調查機構Gartner在今年的科技趨勢分析會議中,提出人工智慧將是2017年科技發展的主力,AI領域發展將更為成熟。LinkedIn的調查則指出,過去三年間AI人才需求量成長近8倍,達到44萬人,面對人才需求大幅成長,突顯市場上人才供需不均的現象。台灣科技部於今年7月宣布,將編列預算成立「AI創新研究中心」,延攬專家進行研究及人才培育,為國內儲備更多的人才並研發尖端技術。

為迎接AI時代來臨,國立成功大學自106學年起,將為跨院系學生開授「程式語言」課程,更著手設置AI中心,購入相關軟體與數據資料供師生運用。看好台灣學術界的發展潛力,企業也與學校展開產學合作。台灣微軟與臺北醫學大學共同宣布實施「AI人才培育計畫」,學生透過微軟的資料科學、大數據等學科教材,與北醫既有的醫療資料庫,利用數位認證機制與實作項目,以厚植自身的專業實力。Intel也引進「Intel Nervana AI學院計畫」,讓學生能使用Intel提供的技術與資源,參與專家指導與工作坊進行實作演練,預計與台灣5所大學院校合作,積極培育台灣AI人才與全球接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