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電商 汗水故事即行銷

記者/吳宸樂

秉持無毒、不剝削農友的友善耕作理念,小規模、高成本全反映在售價上,讓小農難以搶佔市場優勢,即使搭上新科技與社群媒體的風潮,如何行銷仍舊是有機農產發展的一大難題。

網路行銷不容易 故事行銷拉生意

傳統運銷系統、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雖極具效率,卻同時衍生環境破壞、農產過剩、賤賣等問題。為顛覆現存的農業困境,許多返鄉青農以及在地小農看準網路即時、資訊透明的特性,期望透過臉書、LINE等社群直接銷售農產甚至建立自有品牌。雖有少數成功的案例,但要在百家爭鳴的社群媒體上嶄露頭角並不容易,更何況若要小農獨自肩負生產、包裝、物流、行銷等工作根本分身乏術。

開設於Yahoo奇摩超級商城上的「小農食代」,創辦人同樣以社群銷售起家,在自己成功的經歷後,集結各地小農,建立好農檔案、宣導農食教育,用農友栽種故事創造翻倍的淨利。生鮮電商平台「台灣好農」、「直接跟農夫買」,同樣秉持友善環境、友善農友的精神,不僅協助農夫傳遞耕作理念,更規劃「好農任務」、「養一桌計畫」等方案,讓消費者以預先認購的方式共同參與農作的生長過程。

無論是成立於大型電商上的虛擬店家,或是自行創立的生鮮電商,團結、組織原先趨於弱勢、孤軍奮戰的小農,在網路平台上運用動人的故事為農友們解決行銷困境,同時也為消費大眾買到安心與健康。 

產銷履歷不夠看 小農反成活招牌

台灣接二連三的食安風暴,成了環保與健康意識的推手,政府積極推動自願性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為消費大眾的食品安全築起第一道關卡。然而,近期同樣強調食安、優質生鮮產品的電商平台「i3Fresh愛上新鮮」,卻傳出產銷履歷造假事件,被依法開罰20萬元,並要求下架。

電子商務打破農夫與消費者之間重重的距離,即使平台上的合作農友尚未取得安全認證標章,即時且透明化的產地檔案與好農故事已成為確保食安的另一項證明,且成功帶起一陣小農風潮。現今許多餐飲或零售食品業者更將在地農家故事作為廣告素材,甚至是產品的行銷核心,如:大苑子迷克夏禾豐田食萊爾富推出的「台灣小麥麵包」系列產品等,「支持小農」儼然化身新興餐飲的活招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