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郁雁
台灣八仙樂園於6月27日晚間發生塵暴意外,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以及近500人不同程度燒燙傷,截至目前為止,甚至仍有200多人處於病危狀態。然而台灣現有大體皮膚、燒燙傷相關醫療設備和藥材均不堪此一次性大量傷患使用,除了向歐美各國進口之外,荷蘭的歐洲皮膚銀行(Euro Skin Bank,簡稱ESB)更大方捐贈50人份的庫存皮膚給台灣,並於4日抵達台灣。但歐洲皮膚銀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呢?
■歐洲皮膚銀行鼓勵民眾進行線上器捐。(圖/截取自Jaofnee.nl)
ESB成立於於1976年,前身為荷蘭燒燙傷基金會。由於荷蘭曾於2001年跨年夜發生福倫丹咖啡廳火警事件,當年事故造成14名青年身亡,以及200多位年輕人嚴重燒燙傷,因此當ESB看見國際媒體報導台灣八仙塵暴事故新聞後,便決定透過福倫丹火災事件的學習與經驗,協助遠在東亞的台灣傷患。
之所以稱為「歐洲皮膚銀行」,是因為荷蘭擁有大量庫存的大體皮膚,來源主要為各界的自願捐贈者。2013年,荷蘭器官移植中心推出一個線上活動名為「Yes or NO」(原文:”Jaoffnei),鼓勵國民以線上登錄和數位簽章的方式,進行網路器官捐贈。由於捐贈者不必親自前往醫院或捐贈中心填寫複雜的表單,不只提升捐贈人數,對病患與傷者而言更是一大福音。
荷蘭所謂的數位簽章,是透過Digid來完成器官捐贈之登錄,捐贈者登陸完成後,其資料將即時與各醫療系統連線,一旦有緊急事故發生,醫院可以立即取得授權進行器官移植與急救,不必再耗費心神跑流程,耽誤救援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