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秦 晴
電子商務在近年來快速崛起,不僅每年以20%的速度飆長,今年的產值更將攀上兆元,連帶也使人才需求量大增。根據業界專家的保守估計,台灣電商的人才缺口在未來3年將超過50萬人,且不僅是網路業者急著招兵買馬,連許多傳統企業都亟欲聘請相關專才,例如:台灣科技大廠「鴻海」去年就曾招募電商產品的行銷企劃以及電商網站的管理員,力搏產業轉型的契機。好「薪」情無效? 電商炙手可熱背後的人才危機
儘管各路業者求才若渴,不僅祭出高於一般薪資的行情,還經常大規模的釋出職缺,但由於電商發展的速度仍然快過人才培養的速度,因此人力資源迄今仍供不應求,導致具備技術、管理和行銷能力的電商人才缺口逐漸擴大。雖然現階段已有不少大學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不過缺乏實務業經驗卻成為企業遲遲不敢聘用的主因。
另一方面,傳統企業主對於電商的態度相較於網路上的新創公司也常顯得過於保守,因此即便發出銀彈攻勢,仍難以真正吸引到人才前來應聘;例如有研究就發現,傳統企業中壓抑、官僚的管理文化,會使需要自由、彈性的工作方式的電商專員備感壓力,甚至直接求去。而不少傳統業者對於電商難以快速獲利,又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換取流量的方式感到不耐,更扼殺培養電商人才機會。拒絕短視近利 人,才是電商發展關鍵
電子商務不但是大勢所趨,更可能成為企業產業升級的轉捩點;有鑑於此,企業主絕不能短視近利,忽視招募和培訓人才的重要性。人力管理專家則認為,網路企業背景出身的人較不習慣行政命令,因此在以薪水吸引相關領域的專才之餘,企業亦應該從文化著手,改善長存在組織裡「上對下」的氛圍,才能讓電商專才有效地融入組織,並擁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目前,許多國家都在加緊培訓電商的相關專才;以大陸為例,其為因應廣大的電商消費市場,不僅讓淘寶大學到業界和教育界開課,透過產學合作累積實戰經驗,更有不少電子平台策畫出短期培訓大量人才的專案(如:義烏購的230計畫)。相較之下,台灣尚未有長足且完整的訓練計劃出現,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