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葉閔宏
近年來台灣食品安全問題頻傳,民眾對於食材品質也更加嚴苛,然而,筆者認為這便是生鮮電商崛起的契機,但生鮮業者絕對不能憑藉「有機」、「安心」、「安全」等字眼,綁架消費者,因為生鮮電商最主要的核心價值,便是在於「打破中間結構」,當商品省去中間結構的層層剝削,足以反映於商品價格,進而吸引消費者線上採購,經年累月之下,消費者對於生鮮電商的消費習慣,方能有所斬獲。
沒了「中間結構」還有物流、倉儲成本啊?
生鮮電商即為線上賣菜,水果、蔬菜、肉品、海鮮無所不包,過去生鮮食品主要是通過菜市場、超市供消費者選擇,在此過程中,其分銷管道主要是藉由大型批發市場中轉,該產品從原產地直到民眾手中,可能歷經數地,長途運輸與保存都將使產品鮮度下降,各地保存環境或冷凍條件未盡透明,其品質確實堪憂。然而,電子商務為生鮮提供更便捷的管道,標榜「產地直送、全程冷凍」即省去了所謂的中間結構。
省去中間結構的剝削,生鮮電商所販售的價格為何沒有比較低?其實食物的成本只佔其售價的16%,其餘的84%來自於運輸、倉儲和加工,由此可見物流、倉儲成本將是生鮮電商的一大挑戰。部分業者會將該成本轉嫁到生鮮產品售價上,導致產品價格偏高,讓消費者望塵莫及,為改善此狀況發生,物流費必須有條件地回歸消費者身上,而非全由業者負擔,最常見的做法便是「滿額免運費」。
此外,生鮮電商無論市場大小,即便台灣,皆有其冷凍倉儲的必要,一般生鮮產品損耗率高達10%到30%(普通商品損耗率不到1%),面對如此高的損耗率,業者不得不建立完善的冷凍倉儲體系,以確保商品鮮度與品質。
生鮮O2O仍存有中間結構,換湯不換藥
生鮮電商發展至今,不少分析建議朝O2O發展,但筆者認為,與其把生鮮O2O,倒不如提升冷凍倉儲系統。線上訂單,線下取貨,如此一來取貨點必須遍地開花,方可滿足消費者便捷取貨之目的,若取貨點距離消費者自家數公里之外,消費者回頭採購的意願將大幅降低,除非這所謂的取貨點是某某超商,如此一來,超商為業者的冷凍託管費用將又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再次形成一道中間結構。
有人說,O2O能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當消費者對生鮮產品有任何問題時,有服務人員親自面對面予以協助,消費者的好感度便可提升,但反觀生鮮電商業者的成本再添一筆:人力成本,倒不如專心做一事,建立完善的冷凍倉儲體系,確保生鮮產品品質,如此一來消費者也無可抱怨,又何來費工的O2O呢?
別再用「有機」呼攏消費者
生鮮品質不外乎就是消費者所在意的,如此許多消費者對標榜「綠色有機」的生鮮產品便更加青睞,部分業者也因此將售價大幅提高,有機生鮮的產地環境確實能贏得消費者信賴,但價格卻不應如天價一般,在生鮮電商環境中,最擔憂的還是業者打著有機名堂,掠奪消費者荷包,這方是消費者所憂心的。
消費者願意以相對較高的價錢,買到品質較佳的有機生鮮,但請別用一字千金的概念,玩弄生鮮電商的消費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