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潘姿吟
在史前時代、文字尚未被發明前,人類會在山洞的石壁上用簡單的線條繪出生活週遭的一景一物,這是人類最早的心智活動的紀錄;時空轉換到21世紀的今天,文字成為我們每天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圖畫對於溝通的重要性絲毫也沒減少。
從90年代後期蓬勃發展的MSN即時通訊軟體,大頭貼和對話框中有各種表情和動畫可以選擇,像是彎彎、米滷蛋一系列可愛kuso的角色,讓聊天過程變得有趣;差不多時期出現的無名小站部落格,則成為圖文插畫家創作單格、三格或四格漫畫的天地,每天上班之餘看看我是馬克的部落格漫畫,紓壓之餘也為一針見血地描繪職場現況而會心一笑。
在網路上打出短短幾句文字,不見得能傳達出發話者的情緒或實際口吻(偶而還會造成誤會),但透過一個簡單的圖片就能迅速承上啟下,讓螢幕另一端的人知道你目前內心因感動而淚流滿面、同時更開心地想在地板上來回翻滾,或是被氣到想翻桌。
跨入臉書時代後,插畫創作加入更多即興幽默和諷刺元素、分享上也更為及時,像是馬來貘、Duncan、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等風格鮮明的角色特別受到歡迎,無論是以生活中的大小瑣事、或是任何熱門新聞事件發生時,網路插畫家們會以其獨特的觀察角度,po出讓網友頗有共鳴的插畫,進而帶動一連串的討論、分享和線上互動。
進入LINE世代後,熊大、兔兔貼圖同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襲捲眾人的手機對話視窗,接著各家品牌也紛紛推出專屬的貼圖角色,例如華碩找上Duncan設計貼圖,一組共八張圖片讓LINE用戶隨意傳送,借助插畫家的高人氣增加品牌的曝光度。2014年4月更推出「個人原創貼圖」平台,讓創作者可以自由投稿貼圖插畫,只要通過審核就能夠上架到貼圖小舖供人付費下載,其中台灣設計的「香蕉人」,就是成功闖進LINE開放第一波原創貼圖的先鋒,也是目前下載量最高的原創系列。根據2014年11月7日前的統計,LINE上的貼圖創作者來自145個國家,總計販售的貼圖已超過2萬組,可見不僅下載使用度高,投入貼圖創作的人也不少,不僅可以舒發見解、發展個人風格,還能增加額外收入。
看似單純的貼圖,其實乘載了人們在社交時欲拉近彼此距離、同時建立親密關係的渴望,有時候看到某些表情符號,容易勾起我們的情緒反應或共鳴,那是一種非語言、但接收者卻能理解的訊息傳遞。而使用的貼圖風格,也是反映一個人的個性、喜好與品味,筆者有個朋友從頭到尾只用一種貼圖系列,因為他認為那款貼圖最能表達自己多數時候的心情,而且角色跟他本人長得非常相似,成為一種自我認同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