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劭斌
隨著電子商務平台的蓬勃發展,網路購物變成時下最流行的消費方式,目不暇給的商品時常讓消費者眼花撩亂,甚至分辨不出真假,在購物時很難「下好離手」。阿里巴巴集團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投入了10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個2000人的打假團隊,避免消費者買到假貨的情況。
■阿里巴巴全球最大採購批發平台。(圖/阿里巴巴官網)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有淘寶網、天貓等知名的網路購物平台,每天在購物平台處理超過八千萬筆的交易紀錄,天貓平台的銷售額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期間,更是一舉突破571億元,在創下輝煌記錄的同時,假貨的投訴量也在激增。阿里巴巴在發布會上,首次公布大數據打假模式,結合智能圖像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智能追蹤等技術,讓假貨從此無所遁形。
新興互聯網的應用服務,不僅改變消費習慣,也帶動傳統產業價值鏈模式的轉變。阿里巴巴表示,最大的挑戰不只是在網路上發現假貨,而是要如何鎖定販售假貨的人,才能真正杜絕問題的發生。阿里巴巴計畫在未來開放自己所掌握的假貨數據,發布「全國線下假貨分佈及流通地圖」,標示重點區域相關訊息並進行監控,提供政府與消費者精準的假貨資訊。
中國的假商品一直是為人詬病的問題,尤其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尚未建立完整的法律與秩序規範,假貨從線下滲透到線上,阿里巴巴集團願意貢獻自己的資源、經驗與技術,協助社會一同抵制假貨,體現了互聯網開放、共享、平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