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Watching U 揭開資料隱形斗篷

記者/許雅婷

你清楚政府究竟做了哪些事、人民公帑運用至哪裡了嗎?為杜絕不當金援、落實政治透明化,政治人員須向監察院公開所有財產與金援流向,政府亦須不定期將相關資料向民眾公佈。然而,艱澀難懂的數據資料以及申請制度的繁複手續,卻讓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資訊流動,存在一道鴻溝。

隱身術失靈 開放資料掀開層層面紗

為填補這道鴻溝,「開放資料(Open Data)」的觀念應運而生。開放資料意指在不涉及個資暴露的情況下,透過網路協作的方式,將政府部門的大量數據和資料歸納整理成易讀、易懂版本公開,讓全民更容易了解政府運作與政策績效,達到真正透明化政治。

政府的資料雖透過網站公開或主動申請即可取得,但散落各網頁的資料缺乏整理,政治獻金、預算運用等大量的金額數據呈現更是讓人摸不清頭緒,對此,各國公民皆有應對之道。韓國的Team Popong至各個網站採礦資料,將其統整成一個網站方便民眾檢閱;智利的Ciudadano Inteligente基金會亦開發追蹤工具,檢視金流走向與政治人物的資產報告是否有暗藏玄機。

台灣的g0v零時政府也成立多個專案來開放政府資料。例如「開放政治獻金」即是利用網路協作,將只能至監察院申請的政治獻金紙本檔案透過民眾力量數位化,製作成清晰易懂的圖表,讓政治獻金流向無所遁形;「立委投票指南」則是量化各個立法委員的投票記錄、與會缺席次數、提案次數等等,並同時擁有網頁版與APP版本,讓人民擁有更多元的管道進行監督。

貼文需三思 修改刪除全記錄

公民協作的開放資料力量不僅侷限於現有的公開資料,政治人物的一舉一行亦被公民審視。為了幫助民眾檢視政治人員在網路上的發表言論是否有不一致之處,國外網站politwoops記錄包含美國、法國、韓國等數十國政治人物在推特(Twitter)上曾發表後又刪除的言論,以利未來供民眾發現其發言前後矛盾之證據。

台灣的g0v零時政府亦參考上述網站,合作成立專案「我說錯了嘛?」,設計一個程式,自動記錄台灣政治人物在臉書(Facebook)中貼文修改、刪除的內容,公開給民眾參考。而種種的開放資料,無非就是希冀政治人員能自律,全力為人民福祉努力,以達到全民參與監督的最大效益。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