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姿岑
據《商業週刊》的報導指出,台灣每天在PTT合購版上,至少都有100篇的開團文章,且有近8成訂單都是向中國淘寶網進行購買,台灣也有超過5成的賣家,對兩岸跨境電商前景看好,有意向其拓展。儘管兩岸跨境電商的發展看似無可限量,但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彭麗芳表示,其仍需關注如平台訊息之揭露、通關、商檢、結匯與買賣糾紛等問題,才能有效推動兩岸電商的長期發展。
跨境瓶頸多 標準一致才便捷
若針對兩岸跨境電商之環境來看,PayEasy副總經理陳中興指出,首要關注的問題為兩岸間不平等的條件,例如中國網站屏蔽問題,其促使承載新聞內容的電商平台,無法於中國露出,侷限整體發展,且兩岸政策法規有所落差,通關標準有異,導致兩岸間出貨速度無法一致,如此問題都必須透過兩岸間的協商來解決。
但上述之問題,並非僅侷限於兩岸,若放眼於國際貿易,泛亞電子商務工作組主席史蘭亭認為,國際貿易具時間冗長、流程繁複等挑戰存在,因為各國的通關作業、各式文件標準與政策皆有所差異,該落差降低了國際貿易的流通度。因此,如何提升跨境電商便捷度,便成為PAA(Pan Asian E-Commerce Alliance)之目標。
針對該問題,PAA提出APEC Pathfinder Project,希冀藉PAA的基礎資通訊建置,開創跨境無紙化貿易,以降低既有的行政、採購與郵寄快遞費用,加快整體交易速度,提升營收潛力,而該項計畫於台韓間所進行的測試專案,確實賦予進出口商更快捷之服務,奠定跨境無紙化貿易典範,PAA亦期望未來能將該服務拓展至歐洲。
跨境世代來臨 台灣的優勢與劣勢
此外,若將焦點置放於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台灣,258集團總裁林溪以中國之經驗,提供中小微企業電子商務之戰略,其認為中小企業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人才、資金與品牌,因此,如何整合整體電商鍊,包含域名、建站、推廣與營銷等,與創造高品質的產品,並進行有效推銷,成為首要課題。
再者,PayEasy副總經理陳中興認為,在管理面向上,台灣的問題在於整體積極度的不足,中國淘寶網能做到24小時即時回覆,且其對於賣家的控管極為嚴苛。而台灣不論是銷售介面的易用程度,甚至是產品的競爭力,相對於世界工廠中國而言,確實居於弱勢,因此,台灣如何運用文創實力與說故事的能力來創造產品獨特性,便是未來需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