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Let’s「購」 團購風險如何避

記者/趙惠雯

主打集體購買、集體殺價的團購模式,受到不少上班族、家庭主婦甚至是學生族群的青睞,不僅可以省下運費,也能增加與同事、同儕之間的話題,從選購到付款的流程也越來越簡化易用,但伴隨方便而來的問題也不少,除了買到與需求不符的商品卻「求退無門」之外,也必須承擔買到假貨的風險,更常見的是,業者看似提供划算的團購價格方案,卻可能大玩文字遊戲,使消費者受誆騙而不自知,團購要如何真正買得便宜又買的好,考驗消費者的智慧。

買越多越便宜?團購絕對划算?

現今團購最常使用的手法即是「以量制價」,告訴消費者買越多越划算,廣告中甚至還會特別提醒消費者,多買一個可以省下的金額,刺激消費者多找親朋好友湊數目,許多消費者購買為數眾多的商品回家後,仔細計算才發現並不如想像中便宜,甚至可能比市售價錢還昂貴,建議消費者付款前多詳細考慮,免得花腦筋組團購卻享受不到優惠。

另一種團購文宣常見的宣傳手法,即是打出極便宜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直到最後要付款時,消費者才驚覺實際購買的商品並不如廣告上的划算,知名團購網站就曾打出「350元購買相片印表機」的超值優惠,果然吸引消費者一窩蜂「揪團」,等到進入結帳頁面後,才發現350元只是購買相片紙的價格,如需印表機,則要掏出3990元,更有消費者事後發現,同款商品組合,市售價格更划算,想在團購撿到真正的便宜,得睜大眼睛,以免落入業者文字遊戲圈套。

限量瘋狂買 小心買假貨

團購靠的是親朋好友間的相互推薦與邀約購買,除了考慮商品價錢之外,人情因素也納入考量,有時只是好友或網友推薦,就不加考慮、跟風團購,甚至因為價格便宜,還會多買幾個囤貨,先前熱賣的「小米行動電源」,打出低價,一上市就遭消費者秒殺搶購,在市場一片缺貨的情況下,團購業者推出比原價稍貴的小米電源,果然引起消費者瘋狂搶購,甚至擔心未來買不到、一買就是好幾個,僅管價錢稍貴,消費者同樣甘願買單,但後來才發現買到的全是假貨,所幸負責出貨的團購廠商為經營多年的知名業者,保障消費者退貨的權利。

團購商品的魅力在「便宜」與「限量」,常見的商品多買可以享受更低的單價,主打便宜;而稀有的商品則可以利用團購輕鬆買到,價錢不一定便宜,主打限量,儘管如此,但買多不一定真的便宜,限量不一定是真貨,完成交易前仍需仔細檢視訂單,過於便宜、誇大優惠的商品可能隱藏陷阱,對消費者不利的附加事項可能以不顯見的方式標註,需多加留意,才能真的買便宜、買安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