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綻」上N世代 新科技工具的引爆

記者/蔡文婕

這次太陽花學運引發社會廣大迴響與國際持續關注,除了看到台灣學生們追求民主價值的熱情以及和平理性的訴求之外,我們也看到了N世代展現超越主流媒體的科技力。拜新網路科技工具的支援運用之賜,太陽花學運成功地佔領立法院十幾天,快速傳播服貿的議題讓更多人看見,並造就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330凱道遊行,新科技工具不但使太陽花學運方興未艾,同時也驅動更多公民能量。

衝破主流媒體的自媒體 自己發聲更具真實

我們可看到在學運的過程中,傳統的主流媒體透過新聞框架,將參與學運的學生稱作是「暴民」,甚至以偏離事實的標題模糊閱聽人的視聽。正因主流媒體一再的造假與抹黑,促使學生們將新網路科技資源達到充分運用,將自己成立媒體、自己報導,直接呈現最真實,且更即時、多元的第一手消息,澄清不實的報導,並提供不同於主流媒體的觀點,「自媒體」力抗主流媒體的力量儼然形成。

究竟學生們如何群策群力,運用各種新媒體科技以避免媒體抹黑?首先,其透過建立影音直播的網站Ustream,用一台iPad忠實轉播反服貿的現場狀況。 此外,g0v.tw台灣零時政府利用線上文件協同編輯的Hackfoldr與Hackpad共筆平臺進行直播,能整合立法院內外行動的文字紀錄。還有學生採訪立法院反服貿行動現場,製作成外語新聞影片,上傳至CNN的公民報導平台iReport向國際發聲。

物資補給與地理位置有效組織 成功快速動員

透過新科技的幫助,學運除了獲得社會和國際的支持,更提供了另一項助力:有效組織場內外的資源。例如,透過Google Docs文件協作即時更新物資需求,讓場外支持民眾看到物資表後,立即用電商快速到貨的服務將物資送達現場,形成現場內外有效供應、合作。

Google Map也成為學運中的另一強力助手。學運支持者利用Google Map,整理立法院周邊的地點標記,包括物資站、廁所與便利商店等地圖資訊,幫助學運參與者了解環境及可運用的周邊資源。新科技讓資源達到最有效的運用,也成功串聯線上和線下的行動,以最快的方式來動員。

網路、行動裝置、雲端等新科技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更成為這次學運當中成為的強大武器。環顧過去樂生療養院到現在太陽花學運,新科技工具的力量再一次引爆N世代的公民意識,也替公民運動開闢新的道路,未來新科技所帶動的公民運動能否使台灣民主政治更加深化成熟,結果仍有待探討,但可預見的是,未來新科技會成為許多活動的得力助手,這場「鍵盤革命」也將可能激盪出更多創意應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