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傑文
隨著超商集點熱潮的白熱化,消費者與加盟者開始對自身權益進行捍衛,對於許多不公平處也一一提出討論,使集點活動的不敗傳奇開始受到檢驗。不論是黑市交易、缺貨、假點數案例皆層出不窮,但業者並未對於負面效應做出回應或提供解決之道,反而利用其所造成的話題持續炒作,消費者往往只能受其操弄,但在這些操弄下,消費者仍然是獲利的一方嗎?
規則一變再變 超商獲利永不變
聰明的你是否發現超商點數正在偷偷漲價,從2009年的OPEN公仔,消費滿30元就有一點,且代收帳單每張還可兌換一點,到現在炒得火熱的LINE角色商品,需要滿75元門檻才擁有一點,後續雖滿35元就可再獲一點,但從金額的改變上,就明顯看出滿額贈點漲價的趨勢。其實業者會根據不同的產品組合調整集點價格,雖然其總是以因商品成本提高而漲價為理由,但除了集點門檻的變化外,在滿點加價金額上也有逐漸調漲的現象。
如此,原本屬消費回饋的「商品點數」成為「消費門檻」;在過往的集點活動上,還曾發生缺貨期間業者索性提早結束活動,完全不顧消費者權益。其實集點活動對於超商與專利權商品業者,都已經成功為其彼此打響知名度,許多消費者擁有集點商品已經不僅是因為「喜歡」蒐集,反而成為一種「身分象徵」的工具,讓擁有集點商品的消費者感到優越感。
再者,從加盟業者面來看,取消代繳收據贈點活動,明顯的減少門市的代收數量,根據加盟業者所提供的資訊,收取一張代繳單的手續費約為3元,利潤甚少,又需負擔龐大金額的保管責任,也易造成結帳擁擠,以及只繳費不購物的現象,所產生的風險成本往往由加盟者負擔。
因此,隨著集點活動知名度的提升,再加上眾多加盟者反應後,超商的確停止了代繳帳單贈點活動,省去了加盟端許多麻煩,但也讓依靠代繳收據換取點數的消費者吃了悶虧,兩者間權益的平衡上難以取捨,不過從頭到尾,透過不斷的調整規則,超商總部永遠是不吃虧的一方 。
「獨家」通路不獨家 集點商品黑市竄起
超商集點總是集不到成套商品,相信是許多有集點經驗的消費者共同難題。根據新聞調查與民眾投訴資料,原來部分超商業者早已把每個公仔包拆開,並細分其內容物,使民眾無法蒐集成套商品,而限量款早已被賣給公仔店業者,其也明顯地違反了集點規則,把乖乖蒐集點數的消費者當成冤大頭。
除了上述問題,黑市市場也不容小視,許多業者以每點2.5元在網路上販賣點數,商品數量高達數百點,究竟其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點數?業者表示除了超商消費外,有部分點數是來自「商業機密」,此讓人不禁懷疑來源為何。
另外,也有許多不肖商人看準兌換集點時,不需經過機器判辨,在網拍上販賣「山寨」點數行騙,雖然真貼紙具有防偽功能,但在網拍照片上並無法明顯辨別,讓許多消費者在兌換商品時才發現自己受騙。其實,黑市賣點數、商品的情況早已不是新鮮事,許多缺貨的商品都能夠在網拍上找到,但為何賣家總是有辦法拿到缺貨商品,恐怕是另一個急需解答的問題。
隨著集點現象開始出現爭議,超商業者也因商品類型的複雜化,不得不提升集點門檻、兌換金額,導致收集的難度提高,慢慢的大眾消費者可能不再買單,最後只剩下收集者上門,這波看似不敗的超商集點熱潮,未來業者將如何製造「新」話題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