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秦 晴
拜媒體大力加持與暖冬發威之賜,超商冰淇淋的買氣可謂搏扶搖而直上,打破以往冰品每入冬便銷路慘淡的魔咒。全家業者統計,冰淇淋從去年開賣以來便已創下1200萬支的驚人成績,特別是隨著特定節日推出的單品,還能比平常多出近3成的銷售量。超商冰淇淋的魅力在哪?有人認為它「俗擱大碗」,高貴不貴的價格就能享有日本原裝的規格,份量更是給得豪邁。好吃歸好吃,但「健康取向」顯然才是這場冰淇淋大戰的另一場重頭戲。
不只要味道好 食安風暴後的健康新商機
一般而言,健康消費市場呈現出三大趨勢:其一是對健康事物的關心,即消費者會格外重視產品的天然程度。再者是對有害物質的排除性,即追求低卡、低脂的產品,並排拒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最後則是關心健康相關知識,以期建立正確健康觀念。以日本為例,其在行銷健康消費市場已建立起長期足的機制和發展,除了能精準洞察消費者所需,還會利用議題進行商品和服務行銷。有文章便指出,日本善於運用大型電視台及意見領袖影響力,將健康產品和知識根植人心。
自去年以來深陷多起食安風暴,如香精麵包、黑心油到近日著名連鎖火鍋爆出湯底含重金屬,也逐漸喚起台灣民眾對自身健康的意識。據Yahoo奇摩去年11月所做的關鍵字調查,食安問題不但是當月最受矚目的議題,也連帶吹起檢測需求和天然商品的商機,熱門字組諸如「食品安全」、「食品衛生」、「健康食品」、「天然食品」或多或少反映出台灣民眾不僅追求吃得好,更要吃得巧的心理。
短「冰」相揭怎麼辦? 健康行銷成為新藍海策略
眼看吃冰成為時下最夯的全民運動,部分業者早已嗅出這股以健康、天然為賣點的商機。以全家為例,其搭配情人節所推出的草莓冰淇淋便以低卡為宣傳噱頭。儘管事後證實僅較市售冰品少20卡,卻不難發現業者在口味、價格間廝殺之餘,企圖挖掘出新消費市場的野心。冰淇淋是由大量乳製品、糖和香料調製的「三高」(高糖、高蛋白、高油脂)甜品,若能有效降低平均200卡的驚人熱量,想必又有機會邁入新的銷售里程碑。
統一超商則因去年被查出冷凍櫃的冰品添加能使冰結構穩定,卻可能導致人體危害的「安定劑」和「乳化劑」而一度使銷量大幅下跌,近日才以現做北海道鮮乳冰淇淋逐漸收復在冰品市場的失土,足見健康消費在台灣有一定客群影響力。此外,近日亦有超商研議將冰淇淋盡快建立熱量標示表,甚至進一步註明成分和產地,讓民眾能更了解吃進多少熱量,同時也使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看來,這場「冰上大戰」的煙硝味將持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