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瘋潮襲來 穿戴裝置開心「動」

記者/陳建宇

繫緊鞋帶、戴起耳機,痛快地在運動場上揮灑著汗水,音樂儼然成為人們運動時的唯一夥伴。綜觀今日科技發展,穿戴式裝置、運動APP應運而生,此舉突破既存「運動」框架,使其妝點了全新樣貌;而數位保健與健身更於今年的消費電子展中,躍升成為最熱門的領域之一,擴增近四成的展場空間。

健身需求夯 穿戴式市場潛力佳

穿戴式電子商品大舉入侵生活層面,助長「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的趨勢。簡單而言,量化生活意旨將自我身體的狀態數據化,並有效的追蹤健康狀況、生命徵象等,穿戴式裝置的誕生,使紀錄健身、保健過程增添了樂趣性。資科研究及顧問機構 Gartner Inc.的研究總監 Angela McIntyre 便表示,2013年健身、保健相關的穿戴式電子商品、APP市場價值預估高達16億美元,更可能於2016年竄升至50億美元。

誠上所言,除了個人保健意識抬頭外,穿戴式電子商品所附加的遊戲化功能,更將運動市場潛力推至高峰。使用者於運動時,透過穿戴式裝置,與親朋好友進入競賽模式,運動時刺激的比賽心情,加上賽後的健康數據分析,顛覆了過往單一、制式化的運動型態,並對於使用者產生鼓舞作用,使運動不再枯燥而乏味。

科技運動服務應用廣泛 年長者也能「動」起來

穿戴式裝置首先由運動領域進行開發,國內外科技與生計兩大產業攜手合作,目標在於提升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比賽安全。過往,運動員必須承受著無可預測的傷害;然而,透過穿戴式裝置,便能隨時監控身體機能,並在意外發生前,提早釋出警訊。如科技業MC10,與運動廠商Reebok合作,推出撞擊感應器CheckLight,而全球最大感測器製造商意法半導體,於去年與生醫大廠X2 Biosystems共同合作,開發腦震盪偵測晶片。

不只是運動員,特定年齡層的使用者亦能受惠於此。鑒於老年化現象日益高漲,約有半數年長者有復健需求,國內業者龍骨王從科技層面出發,並與醫療業者合作,研發具有人性化、趣味性的復健科技工具。當年老者站立於體感裝置前,便能畫面中的虛擬人物進行互動,使其在不知覺間完成復健動作;此外,便能偵測其動作準確性與身體資訊,確實地達到保健功效。

由此可知,科技與運動的結合,皆能貼切地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正如Gartner Inc.的研究總監 Angela McIntyre所言,穿戴式裝置的成功,除了取決於裝置與用戶間的易溝通性、裝置設備的完整性,更要考慮前端的用戶需求與後端的實用資訊傳播,使用戶在快樂動的同時,亦能聰明動!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