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宇
春節將至,大街上瀰漫著過年氣氛,人人皆開心的採買年貨、增添新衣,好不歡欣喜氣。而虛擬通路當然也少不了春節氣氛,行動裝置所帶起的智慧風潮,促使著消費者在網路上訂購過年應景商品,因此物流業者加緊腳步,只為在春節前將貨品送達指定地區,而在忙碌顛峰後,迎接而來的便是送貨低峰期,也就是外界俗稱的「春運模式」。
牛步春節配送服務 以年貨商品為大宗
所謂「春運模式」,係指物流業者因應春節人力調配不足,減少貨品配送訂單與頻率,而此舉亦波及電商經營時段。因在春節期間,企業無法承諾確切的到貨時間,為避免影響商家信譽,所幸打出「休店牌」,延遲貨品送件時間,並選擇春節期間暫時停止營運。
正因如此,消費者多集中於過年前選購商品,舉凡是年貨、衣服、零嘴等,皆能選擇宅配到府,省去過年返鄉舟車勞頓之苦。根據物流數據統計,配送商品以禮品、年菜為大宗,其中更以冷凍年菜、水果禮盒等占了5成以上,而出貨量暴增平日的4倍之多,網購業績可說是大幅成長。
「春運模式」雙面刃 傷了店家也悶了消費者
有賴於蓬勃發展的物流業,線上購物逐漸受消費者青睞。透過瀏覽網購頁面,點下交易按鈕,並填妥配送資料後,商品即能在短時間內送至您的手中,大幅縮短交易程序;而網購之盛行,更讓消費者更加依賴物流業者。因此對於春運模式一事,大多消費者皆表示在過年期間,無法享受網購樂趣深感鬱悶。
除了無法盡情享受網購之便利性外,春運模式還可能將運送成本加諸於消費者身上。因應春節送禮,不少物流業者為了造福消費者,延遲配送服務時間,如聯邦快遞、DHC等。然而,部分快遞業者看準春節送貨需求,推出加價運送服務;對此,中國國家郵政局表示,物流業者若因人力成本考量而決定加收服配送費時,必須提前向客戶說明,並公諸於官網上供人檢視。
對於已習慣於線上訂購、線下快速取貨的消費者,網購冬眠期也促使其轉戰實體通路,往年在過年期間的年貨街充斥著滿滿人潮,今年初於世貿所舉辦的年貨大展,更創下3億成交量。有鑑於此,對於生活在凡事講求快速的消費者,若能採取傳統逛街的慢購物模式,何嘗不是另一層面的商機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