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宸樂
第一次用模糊的超音波影像看見腹中的胎兒,是許多準父母最動容的時刻。一項巴西的研究,運用核磁共振以及超音波數據,打造胎兒三維度虛擬實境模型。未來,準父母們將有機會透過更高解析度與實境呈現的影像享受與胎兒初次見面的時刻。此研究結果也將在下週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上發表。
由於超音波無法呈現高畫質的圖像,因此醫師常以核磁共振技術,針對胎兒與胎盤的高對比度成像進行胎兒評估。該研究人員Heron Werner及其同仁以核磁共振成像(MRI)結果為基礎,在3D模型下建構子宮、臍帶、胎盤及胎兒等各個身體部位。最後,運用超音波數據中胎兒的心跳聲,與Oculus Rift虛擬實境頭戴式耳機進行資料整併,打造出胎兒三維度虛擬實境模型。
■12週胎兒3D虛擬模型的超音波視圖。(截圖自/RSNA)
Heron Werner博士及共同研究者表示:「3D胎兒模型與VR實境科技的結合,能夠提升我們對胎兒解剖特徵的理解,可應用於教育目的,向父母展示未出生的嬰兒。」胎兒的3D虛擬實境模型與新生兒的外觀十分相似,同時建構胎兒的整體內部結構,協助醫師在出生前評估胎兒呼吸道、畸形等健康問題,進行準確地診斷與治療決策,並以視覺化的方式與家屬共享診療資訊。
■27週胎兒的內部結構透視圖。(截圖自/RSNA)
目前為止,VR技術已應用在模擬解剖、外科手術等醫療教育上,醫療影像成為VR研究的新領域。此次MRI、超音波與虛擬實境結合的技術,亦開始實際運用於里約熱內盧的一家診所。Werner博士表示:「除了為準父母在追蹤胎兒成長上帶來一個新的體驗外,我們相信這些圖像將有助於促進病理學相關的多元學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