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靚
截至2014年9月,Apple Pay(蘋果行動支付)已覆蓋全美80%商家,而今年2月,Apple Pay也在中國大陸上線。但是,由於擔憂個資外洩、跨國交易效率、稅捐單位無法核對交易明細、銀行服務成本高和不利國內相關產業等五大問題,原本預計在今年4月底登台的Apple Pay仍受到擱置,不過,行政院將在本周拍板定案,正式宣佈將開放Apple Pay。
■行政院在本周將宣佈Apple Pay能否在台灣上線。(截圖自/Apple Pay官網)
行政院表態之後,台灣的銀行若想與Apple Pay合作,就需要向金管會進行申請,並獲得其許可,預計今年下半年有望上路。據悉,目前台新、國泰世華與中國信託均表示對Apple Pay有興趣,會在第一時間送件,這三家銀行極有可能成為Apple Pay在台灣合作的首批銀行。
由於行動支付不需要使用者簽字的特性,出於對交易安全的保護,多加入代碼(Token)技術,也就是使用一組代碼來替代信用卡的相關資訊,也就需要TSP(Token Service Provider,代碼化服務平台)來幫助產生相關代碼、對交易進行驗證以及對代碼的傳輸進行監控。
目前,代碼服務商多由 VISA、American Express、 MasterCard 及銀聯等信用卡組織擔任,但是由於台灣方面顧慮資料外洩及逃稅漏稅問題,官方還是傾向於由台灣本土的機構來擔任代碼服務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島內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