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行銷新革命 從戲劇創造購買力

記者/邱子穎

戲劇除了作為「商品」被推廣行銷之外,在現今電視圈中,戲劇也經常被當作行銷商品的重要媒介。現今置入性行銷早已滲透在你我經常觀看的節目當中,不僅如此,隨著近年台灣法規開放,戲劇也開始出現企業聯名或企業冠名播出等操作手法。然而,隨著網路社群與影音平台興起,讓戲劇結合商品販售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操作模式,藉由戲劇觀眾創造出每年可觀的購買力。


變身劇中角色 置入性行銷的神奇魅力

置入性行銷運用戲劇與商品的完美結合,替商品與企業創造更多曝光率,試圖藉由觀眾和劇中角色的共鳴,提升商品在觀眾心目中的價值。台灣電視圈如鄉土劇、偶像劇、甚至是新聞節目,皆可瞧見置入性行銷的影子。舉凡男、女主角所使用的產品、穿搭配件、食物,甚至是劇中所出現的場景,都可視為商人推廣產品的手段。

近年商品結合戲劇最成功的莫過於韓國戲劇的操作,有別於台灣鄉土劇粗糙地讓商品在戲中直接露出,韓國戲劇從劇本與鏡頭設計,透過角色完美詮釋衣服配件與彩妝造型,並結合社群平台累積討論聲量,搭配戲劇使觀眾掉入劇中角色所創造的漩渦,讓戲劇引領潮流,甚至帶動全國觀光發展,成功由戲劇發揮吸金功力,帶動世界韓流趨勢。

當戲劇躍上網路 讓你不自覺邊看邊買

當你正欣賞浪漫的偶像劇,這時突然被女主角身上的配飾吸引,該去哪裡才能找到商品呢?為了降低觀眾搜尋商品的時間成本,置入性行銷開始結合網路平台,讓購物體驗更加流暢。例如台灣三立集團與電商合作,推出購物網站電電購瘋狂賣客愛上新鮮Life8,觀眾能輕鬆選購所有在節目中所置入的產品。不僅如此,三立也在Youtube平台上建立專屬頻道,專門播放戲劇中商品出現的小片段,讓觀眾在回味劇情的同時提升產品銷售可能。

網路影音平台不只滿足觀眾的對於戲劇收看的需求,更結合科技發展,讓戲劇播出的同時,將劇中出現的商品呈現在畫面右方,觀眾則能一邊收看一邊完成購買動作,如中國愛奇藝優酷皆已成功將影音結合購物。而台灣新創團隊創意點子,也致力於戲劇結合互動式商務平台的開發,抓準觀劇當下的衝動性消費潛力,不僅能提升置入商品的銷售,也能幫助戲劇製作成本的回收。

回歸戲劇製作本身,台灣戲劇中的置入性行銷依舊停留在讓商品直接曝光的思維,缺少編劇時深入描寫市場的功力,且置入商品也缺乏「MIT」的精神。因此,如何在科技與網路興起的浪潮下,透過戲劇發揚台灣品牌,在創造購買力的同時提升戲劇品質,將是台灣戲劇圈未來需面臨的一大挑戰。

 

分享此新聞: